回归之路

新闻发布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陆琼]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欢迎大家冒雨前来出席国家文物局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简称1970年公约)50周年,也是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简称1995年公约)25周年。多年来,我国积极推动1970年公约、1995年公约在中国的推广落实,探索形成了打击文物非法贩运、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有效途径,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正在围绕“庆祝1970年公约50周年”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并鼓励缔约国开展相关纪念活动,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和1970年公约的缔约国,中国加强国际合作,多方联合打击文物非法贩运,促进流失文物返还,积极传递正能量。近日,国家文物局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的影响,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成功追索英国伦敦大都会警察局扣押的68件出境中国文物。

  为方便大家了解有关情况,我们请来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做今天发布会主发布,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邓超参与发布,由他们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

  下面,我们首先请关强副局长介绍成功追索英国警方扣押的68件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有关情况。
[2020-11-18 10:00:00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

  再次感谢大家冒雨前来参加这次发布会,非常高兴与大家见面。

  今年1月以来,国家文物局与外交、海关等部门紧密合作,在我驻英国使馆大力支持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历时10个月,成功将流失英国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国。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此次文物追索工作基本情况。

  1995年2月,英警方向我驻英使馆通报,在侦破一起国际文物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疑似中国文物,国家文物局初步鉴定为我禁止出境文物。当年3月,英警方实施“水烛行动”,截获扣押嫌疑人运抵英国的大量文物。国家文物局派员赴英鉴定,确认为走私中国文物。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国务院港澳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文化部、文物局等共同组成“追索英警方查扣走私中国文物工作小组”,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多种方式展开追索。迫于中方压力,1998年2月,该案两名主要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签署归还文物协议书,5月3000余件返还文物运回北京;8月,该案另一名嫌疑人与国家文物局达成和解,归还7件文物。但该案中一名文物购买人拒绝参与协商谈判,涉案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国家文物局始终未放弃追索,与我驻英国使馆、英国警方保持联系,长期关注进展。

  2020年1月,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联系我驻英使馆,告知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时间超过追诉期,该批涉案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主动提出希望将该批文物归还中国政府。国家文物局立即组织重启追索机制,拟定追索方案,组织专家鉴定,形成追索清单,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向英方发出追索函,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返还要求。7月29日,我驻英使馆公使衔参赞于芃带队赴英方仓库现场清点,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追索文物共68件,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同意全部归还。

  疫情之下,国家文物局调整工作方式,采取“委托使馆接收、国内点交核实”方式统筹推进,周密制定文物回运方案,委托专业机构办理出境许可,量身定制包装,协调返程航班,确保文物安全。北京海关下属中关村海关一日内办结免税入境流程。10月16日,国家文物局授权我驻英国使馆,与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进行文物移交,签署文物接收确认书。10月19日上午,刘晓明大使举行线上文物返还移交仪式,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有关负责人出席。当晚,我驻英国使馆专人护送文物至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文物启运回国。

  10月20日下午,文物搭乘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938次航班安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海关在停机坪即时查验,予以通关便利,国家文物局组织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三家直属单位分工协作,连夜完成文物查验并点交入库。21日,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开展实物鉴定,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整体来看,文物器型较为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68件中国流失文物顺利回归,为我国政府持之以恒25年不间断的走私文物跨国追索行动画上圆满句号,是中英两国在“1970年公约”框架下,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既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坚定意志,也是多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国际规则改革完善、促进国际法秩序朝有利于文物返还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成果。

  在此次文物追索返还行动中,文物、外交、海关等各部门通力合作,出色履责。我驻英国使馆不辞劳苦践行使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数次亲赴英方文物仓库清点查验,高效开展文物点交接收工作,并派专人护送至机场货机装载坪。中关村海关加急办理免税证明,机场海关特别开通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压缩通关时间。借此机会,我也代表文物局,对我驻英国使馆和海关等相关部门表示诚挚感谢。

  今年时值“1970年公约”5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在线会议方式组织开展纪念活动。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和“1970年公约”缔约国,国家文物局积极行动,在官方网站开设了专题网页,将此次追索回国的文物、追索过程在线展示,为广大社会公众献上文物回归后的“首秀”,也籍此庆祝公约50周年,与国际社会再一次分享文物追索返还的“中国故事”,欢迎各界朋友在云端观展。

  最后,衷心感谢媒体朋友一直以来对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关心、关注与支持!

  谢谢大家!
[2020-11-18 10:03:45 ]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陆琼]

  谢谢关强副局长!刚才关局长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流失英国68件文物追索返还的情况,下面欢迎大家提问。

[2020-11-18 10:09:12 ]


[记者] (中央广电总台)想请问一下关强副局长。我们注意到,最近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追索返还的动作比较频繁,上周在南京博物院举行了一个发布仪式,将2019年2月从美国政府成功接收的361件文物划拨给南京博物院。今天,国家文物局又在北京举办发布会,发布了从英国追索回来的68件文物,但这批文物从时间上看,回到国内是上个月的20号,到今天将近一个月了。在今年的11月份如此密集推出和文物追索返还有关的动作,是巧合?还是有什么特别的考虑?还是说背后是有什么特殊的背景吗?

[2020-11-18 10:10:23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这位记者的观察很敏锐啊。确实有所考虑,最近的活动既有机缘巧合,我们确实也有所考虑。大家知道,50年前的1970年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0年公约”),成为一部和平时期保护文化财产的重要国际性文件。201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大会上,将每年11月14日确定为“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以此来扩大社会公众提高对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的认识,凝聚国际共识。

  为庆祝1970年公约5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在11月14日前后举办了系列活动,如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首次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活动,以及11月16-18日在德国柏林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的"文化遗产和多边主义:保护文化遗产的区域和国际战略"国际在线会议等等。

  中国政府是1970年公约的积极践行者和坚定维护者,国家文物局11月份集中宣传,既有工作推进“水到渠成”的因素,更主要考虑是以实际行动来庆祝1970年公约50周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相呼应,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公约精神,传递国际社会联合打击文物非法贩运、促成文物追索返还的正能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在11月份安排跟文物追索返还相关项目的发布、宣传。

  谢谢你。

[2020-11-18 10:12:23 ]

 

[记者](环球时报)刚才关局长提到了"1970年公约",能否介绍下此次从英国追索返还68件文物的案例与"1970年公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020-11-18 10:15:09 ]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 关强]

  谢谢你的提问!

  流失文物追索不仅牵扯到极其复杂的法律难题,往往还涉及民族情感和国际关系,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系统工程,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20多年前3000余件文物的追索返还,经历了艰辛曲折的过程,分好几批,今年所有文物才画句号。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英国尚未加入1970年公约,我们缺乏政府间返还的共同法律基础,从更深远的历史维度来看,经过25年不懈努力,这批流失文物最终全部顺利回归,具有重要的案例价值与国际意义。

  20多年来,中国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和流失文物追索能力,致力于文物返还领域国际规则改革与完善等正义事业,推动国际规则向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演进。我国积极推动1970年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也就是1995年公约的推广、改革与完善。我们与23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了双边协议,建立彰显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机制,主导制定反映文物流失国诉求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坚持呼吁历史流失文物应回归原属国,为改革和完善文物返还国际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20多年来,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国际法律秩序发生了历史性改变,取得历史性成绩。“非法流失文物应返还原属国”、“打击文物非法贩运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等理念已成为国际共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与支持,包括英国在内的诸多文物市场国加入了1970年公约(英国2002年加入)。这一次,就是中英两国在1970年公约框架下合作打击文物走私、促进文物追索返还的成功范例。可以说中英两国近年来在文物追索返还领域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某种程度上是这个领域国际法律规则与秩序发生历史性改变的必然结果。

  谢谢!

[2020-11-18 10:16:57 ]

 

[记者](光明网)我的问题是提给邓司长的。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此次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或者说,这次文物回归过程和以往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

[2020-11-18 10:18:06 ]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兼文物返还办公室主任 邓超]

  我们准备了一个简短的PPT,和大家共同分享文物回归历程,共同欣赏其中的代表性文物,让我们来看电视屏幕。

  回味一个小细节。10月16日,经国家文物局授权,我驻英国使馆一等秘书于果同志,代表国家文物局与伦敦大都会警察局苏菲.海耶斯警探,在中国驻英国使馆文化处前,签署文物接收确认书。25年前,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就是在这个地点,与中方共同通报文物走私案件情况。当时与英国警方的对接人,就是今年带队在第一线开展工作的我驻英使馆公使衔参赞于芃同志。这是10月19号刘晓明大使在线交接仪式,为什么选这张?订的文物回国机票是这一天,上午在使馆举行完移交之后,文物直接到机场装箱,使馆同志一直把文物押运到机场。这张照片是文物安抵首都机场,从货机上第一个专柜下专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政府追索非法流失文物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凝聚在25年的时光里,非常有纪念意义。

  文物抵京后,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组织进行了实物鉴定。经专家讨论研究,该批68件文物中,暂定二级文物3组13件、三级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文物质地包括瓷器、陶瓷、石器、铜器等,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清代;二是产地分布广,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陕西、河北、贵州等地均有所见;三是器型丰富,品相较好,精品较多,一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比如1套8件的唐三彩七星盘,由承盘、六个小杯和一个大杯组成,盘外壁及杯器身施黄、绿、白等釉,釉色鲜亮,七星盘是唐代现实生活的再现,也反映出唐代制陶工艺的高超水平。再如1组4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及器盖,从胎釉及工艺来看,具有极大的一致性,可能出自同一个墓葬,极为难得,现将其归为成组文物。这匹元明时期的石雕马,对比贵州遵义播州土司墓出土的同类石雕制品、成都蜀王家族墓地类似的出土釉陶,认定其为西南地区所出土的元明时期石雕制品,地域特征明显,非常少见。1组3件小铅釉乐舞俑,红胎,铅釉,比较完整,残存有釉,能反映汉代低温铅釉技术发展情况,以及汉代音乐舞蹈的内容,在以往的考古出土资料中不多见,尤其成套的釉陶乐舞俑更加稀有。同时,这批文物中宋代的青白瓷数量较多,从造型、釉色、烧造工艺等综合看,这批青白瓷的生产窖口有江西景德镇窑、金溪窑,安徽繁昌窑等,反映了宋代青白瓷生产技术的普及与传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

  这些文物的高清图片,大家可以在国家文物局官网首页“25年回家路——流失英国68件文物成功追索回国”专栏中欣赏到。我们释放了一百多张高清文物照片,全部未添加水印,欢迎大家下载欣赏和非商业化使用。谢谢大家!

[2020-11-18 10:19:59 ]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陆琼]

  谢谢邓司,虽然看不到电视屏幕播放的PPT,但是,很高兴能让大家先睹为快。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发布台上两位领导的回答。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在室内的线下活动不宜太长时间,所以,我们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冒雨前来参加今天的发布会!也再次感谢关强副局长、邓超副司长的发布、问答,发布会有关内容也将在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有图文实录,请大家关注。

  最后,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文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2020-11-18 10:25:04 ]

 



责任编辑:刘易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