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车房、矿井架、老烟囱、旧碉堡,当年的老物件依然健在;树成行,草如茵,绿叶,红花,如今的环境优美如画。以工业遗址公园的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的韩桥煤矿旧址,使参观者在感受贾汪百年煤矿“乌金”历史和工业文明的同时,也能得到身心的放松。 韩桥煤矿旧址位于徐州市贾汪区,其前身系贾汪煤矿,为徐州矿务集团最早开采的大型矿井之一。从1882年10月5日南京候补知府胡恩燮正式设局兴办徐州煤铁矿,到2008年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韩桥煤矿关闭,韩桥煤矿历经晚清、民国、日伪时期直至新中国建国,有近130年开采历史,展现了煤矿开采,矿工罢工,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剥削和凌辱抗争,国民党第三绥靖区起义等厚重、丰富的历史画卷,在中国煤炭发展史、工运史、民族解放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 韩桥煤矿旧址作为近现代工业遗产类不可移动文物,入选“江苏省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1年12月19日,该旧址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这样一处见证了近代煤矿工业发展的旧址,却曾遭遇了一场不平凡的经历。 2014年2月,贾汪区委区政府与徐矿集团签署协议,擅自决定在韩桥煤矿旧址建设“夏桥工业广场”,委托滕州市信义房屋拆除有限公司擅自拆除文物建筑,致使韩桥煤矿旧址遭到严重破坏。 在国家文物局大力督办下,徐州市委市政府在查明案件事实、 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同时,积极开展损毁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 2014年9月,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了韩桥煤矿旧址文物保护工作会议,明确2014年底前基本完成被损文物点修复工作,并将旧址修复保护后续工作纳入2015年重点工程项目计划。 贾汪区委区政府按照江苏省文物局批复的《韩桥煤矿旧址部分被损文物修复方案》,组织实施了修复工程,并按照时间进度修缮完工, 顺利通过江苏省文物局的验收。 修缮坚持以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原材料、原构建、原工艺、原汁原味、保持原形,延续文物的历史信息和时代特征。矿区内碉堡、二号井井架、石砌老围墙等保存较好的设施,主要采取维修与加固措施进行保护,对残损状况严重的,予以加固修复。总体工程已于2015年6月底完成。 2015年7月,贾汪韩桥煤矿旧址文化公园建成开放,以开放式公园的形式面向市民。它的华丽转身是把历史文化名片传递给社会,把历史文化财富传承给后世,开启了一段现代人与上世纪繁荣矿产历史文明的邂逅。 
韩桥煤矿旧址整改恢复后 
整改恢复后的碉堡等文物建筑

整改修复后的夏桥矿办公楼
深刻的教训,带来深入思考:贾汪区委区政府一班人认识到,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贾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富多彩的煤矿文化、战争文化、汉文化以及山水文化。面对文物保护事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培育对文物保护的历史情怀和文化自觉,真正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 深刻的教训,带来刚性规定:由区政府办公室负责, 发改经贸委牵头,制定下发通知文件,要求全区所有城市建设项目,不加盖文物局的印章,区发改经贸委一律不予立项。 深刻的教训,带来真金白银的大投入:加大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从2015 年起,区财政每年设立200万元的专项文物保护经费,列入预算,足额保证到位。 汲取深刻教训,推动了贾汪全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创出贾汪文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中国文物报》 记者 郭晓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