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中国考古百年 > 征文选登

中国考古百年 | 巍巍王陵——徐州土山汉墓发掘记

历经40年发掘的徐州土山二号墓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并荣获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作为东汉诸侯王墓,其发掘的时间、发掘理念和方法都有值得总结和借鉴之处。

漫长的发掘历程

土山实际上由三座墓葬组成。

一号墓  土山封土很大,一直是周围居民垒锅炝、搪炉子、拌煤球的取土源。1969年云龙山会期间,居民取土在土山北侧发现一号墓,并取出部分文物,从考古所调到徐州工作的李广钦将鎏金兽形铜砚盒和玉衣的一只鞋送至考古所。1970年7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仲殊、王世民、蒋忠义、姜言忠等先生到现场进行了调查。7月11日,南京博物院邹厚本、周甲胜、何振汉等先生开始考古发掘。发掘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墓室由封门石墙、甬道、横前室和后室构成,出土银缕玉衣、鎏金铜砚盒、鸟兽饰铜壶、铜雁足灯等随葬品百余件(《徐州土山东汉墓清理简报》,《文博通讯》总15期,1977年)。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未对封土进行勘探。

二号墓  1977年王愷先生从洛阳调回徐州博物馆后,对土山进行全面钻探,发现了主墓即二号墓,随后即请徐州矿务局派煤矿行道师帮助用竖井加支护巷道的方法清理了东耳室,出土随葬陶器68件。1982年徐州市政府安排发掘土山二号墓,我于7月入职后即协助在现场发掘。随着1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需要申报批准后方可发掘。这时徐州方面已感到发掘经费等压力太大,希望由省里发掘,发掘工作因此停顿。

进入21世纪,土山的西、北、东部都有房地产等建设项目,使土山汉墓的保护压力增大。经多年反映,2003年国家文物局派叶学明、张学海、刘绪先生到徐州实地调查后,批复同意发掘。2004年由南京博物院申报了发掘执照,张敏所长担任领队,发掘工作由徐州博物馆进行,由我现场具体组织实施。至2007年完成封土部分的发掘工作,墓葬顶部的封石已经全部揭露。继续发掘必须建设保护设施,发掘工作又停顿下来。在此期间,连续不断地用彩条布、塑料布对封土剖面进行保护。

2013年,土山二号墓的保护及永久性展示建筑基本完成。2014年发掘重新启动,由徐州博物馆耿建军担任领队,进入室内考古发掘阶段,至2020年发掘工作基本结束。

三号墓  2002年土山汉墓北侧徐州市中医院盖病房楼发现三号墓,徐州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场主要由刘尊志负责。墓葬被破坏得极其严重,由斜坡墓道、砖封门墙、甬道、前室、东西耳室、后室组成,仅出土1件随葬品。

为保护和展示而发掘

徐州方志记载土山汉墓元代就已经被盗,因此我们对出土随葬品不抱奢望,保护和展示才是发掘工作的重点。2004年土山二号墓发掘前,我多次和领队张敏所长讨论发掘和保护的原则和方法、具体问题及相关的细节。

20世纪80年代土山外景(北-南)

按照既往的发掘方法,墓葬发掘采用四象限法,即先切封土的四分之一,再依次切挖。这种方法忽视封土是墓葬的有机组成部分,造成目前原址保护、陈列的东汉诸侯王墓几乎都没有封土留存的遗憾。鉴于土山二号墓经钻探墓室范围清楚,我们采取正方向、发掘范围略大于墓室的方法,最大限度保护封土。发掘出的封土不外运,仍堆在土山周围,以保持封土外观的原来体量。

发掘至墓室顶部的盖石后,如果继续发掘会使墓室全部暴露在外,春雨夏晒秋风冬雪将会对封土剖面、墓室和墓内随葬品造成严重破坏。如果构建临时建筑,今后再建永久性保护建筑的时间可能会推迟,还将造成重复投资。永久保护建筑建成后,虽然墓室发掘又延迟了几年,但室内考古可以将田野考古与实验室考古相结合,没有了安全、天气、时间等问题的干扰,有效控制场所湿度,使发掘得以从容和细致。因此也有了这样的情景:上班来下班走,和博物馆作息时间一样的考古发掘。

土山汉墓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东汉诸侯王墓,发掘后必将永久保护和展示,因此我们必须为展示而发掘。任何考古发掘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迹象的破坏,如何尽最大可能保留各种遗迹现象,给后人以直观的感受,给未来留下丰富遗存,一直是我们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在墓室周围三面都保留封土剖面,观众可以直接看到封土的夯层,感觉到置身于巨大的封土之内;在墓室上面局部保留券顶上的垫土、封石,展示其叠压关系,可以看到建墓的方法步骤;保留甬道和前堂地面木板痕迹,可以看到地面铺设木板的情况;不拆移封门石墙、黄肠石等,可以看到原貌原状的黄肠石墙。甚至土山尽管是博物馆“四位一体”的组成之一,但我们已经单独建设了土山汉墓陈列馆,展出二号墓东耳室及封土内出土的文物。今后将展览土山汉墓出土的全部文物,并制作土山发掘过程专题片,在展厅内播放。

依靠专家和多学科合作进行发掘

在发掘的方法上,土山汉墓始终依靠专家和多学科合作。在江苏省文物局的指导下,成立由信立祥、邹厚本先生为组长的专家组,专家重要节点现场指导,发掘情况每年年底进行总结和新的部署。发掘过程中除专家组成员外,蒋赞初、徐光冀、刘庆柱、李伯谦、赵福生等先生多次到现场指导。发掘工作与社科院考古所、陕西省文保院、南京博物院、荆州文保中心、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密切合作,进行文物保护和多学科研究。

发掘过程中采用灵活的奖励措施。1982年发掘封土时仅发现封泥22方(《文物》1994年11期),分析原因是工人按日取酬,夯筑的封土坚硬异常,刨土和装土时都不愿低头弯腰、费时劳神寻找封泥。鉴于这种情况,2004年封土发掘时我们制定发现一方完整封土奖励50元、残损的依保存字数类推的奖励方法,一下解决了积极性问题,最终出土封泥4500方。

为了解决墓室顶部封石的吊运问题,我们专门采购安装了工业行车、升降机,配备叉车、地牛等运输工具,既减小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发掘人员的安全系数。在墓室发掘阶段,对墓室内的积土都过筛和水选。特别注重科技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在整个墓室上方安装延时摄影装备,全程记录墓葬发掘过程,对每个关键遗迹进行三维数字化扫描。

公众考古是宣传文物保护、普及公众考古知识的有效途径。土山汉墓室内发掘阶段,具备边发掘边展示的条件。我们向公众展示全部发掘过程,甚至多次公开招募志愿者参加和体验发掘工作。既宣传了考古和文保知识,也回应了公众的关切。

土山汉墓发掘表明:考古人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发掘和保护好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

从1969年发现起,发掘工作断断续续已逾50年。是跨越2个世纪,历经邹厚本、王愷,张敏、李银德、耿建军,原丰等三代考古人的发掘工作;先后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接力进行调查与发掘项目。
如今,土山汉墓将转入墓室本体、封土和出土文物保护的新阶段,随着土山汉墓陈列馆的改造建设,将成为我国保护和展示东汉诸侯王陵墓的重要场所。

(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李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