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要闻
视力保护色:
“我与中国文物报”征文 |体现新闻内涵 彰显文博特色——《中国文物报》精耕细作出“沃土”
日期:2020-08-21 字号:[ ]

与《中国文物报》结缘十余载,她已成为我每周的一份精神大餐,成为我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忠实伙伴。当散发着墨印香的报纸捧在手中时,总能嗅到字里行间中的那份亲和力和亲近感,总想迫不及待地将它读完,总愿将那些百读不厌的好文章剪下珍藏。时逢《中国文物报》创刊35年,内心的夸赞溢于言表。

《中国文物报》作为全国文博行业唯一综合性权威报纸,文章内涵深刻、内容极好,不但是文博人和广大收藏爱好者的良师益友,而且做到了深入探究和极大创新,文章普遍具有启发人、教育人的特殊影响,涵盖文物考古、收藏鉴赏、遗产保护、博物馆等诸多方面,堪称文博类刊物首屈一指的“百科全书”。

一份有竞争力的报纸,应不断拷问自己,读者真正需要什么。作为有众多忠实读者的《中国文物报》,总是能够“弯下腰来”虚心听取读者意见建议,总是能够面对读者“开门办报”,总是能够把读者的关切当作永远的追求,总是能够对读者的心声作出及时迅速的反馈。经历过多次改版后的《中国文物报》,常常以新的面孔示人,不论是新增了栏目,还是创新了设计,总能使人眼前一亮。

一份有影响力的报纸,应当紧紧抓住读者的审美需求。不同于新闻快餐类报纸的版式,《中国文物报》长期秉持了清新大气的风格,特别是重专业性、轻商业化的报纸定位,更是赢得了广大读者和同行们的认同和青睐。简约的版面、适度的创意、庄重的风格,体现了新闻的内涵,彰显了文博的特色。《中国文物报》在继承中创新,准确把握改良与微调的力度,在版式设计上总能很好地迎合读者的审美观念。

一份有吸引力的报纸,必然是内容大于形式。阅读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和思想。版式设计再精美,缺少内容支撑,也等于是在做无用功。《中国文物报》通过多次改版“擦亮”自己的同时,更是把主要精力用于整合资源、调整内容上来,不断修炼内功,充分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文物鉴赏,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特别报道,鲜活生动。《中国文物报》在历次冲击新的目标的同时,始终把内容视为报纸生命,始终在这块责任田中精耕细作,用心涵养着这片沃土。见诸报端的文章,既有文博界中的大咖,也有初出茅庐的后辈,与一些报刊对投稿者有明确身份限制所不同的是,《中国文物报》恪守的不是作者的头衔,而是文章的质量。文博是学术重地,也是学术高地,《中国文物报》经常有高水准的选题策划,并总能以敏锐的眼光把握学术热点。

时下,大量新媒体不断涌现,我们身边大浪淘沙后的纸媒也依然林林总总,但遍览之后,唯对《中国文物报》爱不释手,这份坚持源于她有一流的编辑团队,源于她独有的魅力与内涵,源于她面向读者贴近读者。(陈  冬)


>>>征文选登  “我与中国文物报”征文 |35载春华秋实 32载一路同行

【点击了解征文活动详情】

责任编辑:高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