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仲秋,适逢《中国文物报》创刊35周年。回顾自己多年因工作与《中国文物报》的交集感慨颇多,特别是对壬午年采写《湖南省委五常委现场研究里耶古城文保问题》(载2002年8月9日《中国文物报》)的往事,记忆犹深。
那是2002年8月3日下午,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杨正午、文选德、周伯华、谢康生、黄建国率省直重要部门“掌门人”及基建单位负责人,齐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场办公,研究解决湘西里耶重大考古发现的保护问题。会议决定对里耶古城遗址本体与环境、历史街区修缮、秦简清洗馆藏实施全方位保护举措。2010年10月,集遗址、古城、秦简博物馆“三位一体”的“里耶古城遗址考古公园”落成,走出实现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的重要一步。
然而,这次“高端”会议的诞生背后,有一个考古专家敢于建言、省委书记从善采纳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耐人回味。在笔者的记忆中,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会议开场讲话中就风趣地“点了题”,他说,这个会,是“盼”来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里耶考古发现的“认识和评价”之后召开的。隐示两者为“因果”互动,深切表达了对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考察意见的尊重与接纳。
原来,早在当年的7月21日至2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张忠培及陈雍、赵福生、杨晶一行,形成两路人马“空降”湘西调研考察,7月24日,在长沙湖南宾馆三楼会议厅召开了专题“碰头会”。杨正午在8月3日会上着重提到的——“里耶考古发现的认识和评价”,即张忠培先生在“碰头会”上发言的内容。此前,途径湘西永顺、龙山至吉首的实地踏勘中,张忠培了解到里耶文物保护涉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工程让路还是文物保护让路?两种意见针锋相对。有人说,如果工程让路,就会损失几千万,甚至三四个亿云云。对此,张忠培先生在会上首先从四个方面阐明里耶发现具有科学、文化、历史的重要价值,并用“横空出世”“空前的”发现等词汇,生动比拟里耶考古发现的震撼力,深入浅出、便于理解。他辨析称,工程项目可以通过计算其“有价”,而世纪性重大考古发现是“无价之宝”。他呼吁,难道不值得用几千万乃至几个亿去维护那无价之宝吗?他建言:“有价对无价,针尖对麦芒,有价让出路,无价去畅行。”一番令人折服的“夺席谈经”,语惊四座,更牵动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层。
有趣的是,杨正午并未出席7月24日的“碰头会”,而张忠培先生也已在8月3日的“高端会”前返京。未曾面晤的二人,文物价值观及保护国家文物的责任担当却心有灵犀、神交契合,堪称佳话!经历前后两次会议的笔者,已被潜移默化,“见贤思齐”矣!
对于自己之“闻达于诸侯”、且被釆纳的建言献策之荣,性格率真的张忠培先生从不讳言,有一次还公开地“自鸣得意”2016年8月27日,82岁高龄的张忠培先生在长沙召开的“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讲话中,曾绘声绘色描绘当年考察里耶的经过。他兴奋地回忆道:“(当年)从刊登的省委书记杨正午关于里耶发现的一次现场办公会议的报道中看到,我在会上谈的意见基本上被他采纳了,令我高兴了一阵。会议之后国家文物局向国务院申请将里耶遗址列为‘国保’,时任总理朱镕基立马作了批示:我看比起以前讨论通过为‘国保’的单位,这里耶更是‘国保’了。单独将一处遗址批为‘国保’单位,里耶是盘古开天地,至今也只见到里耶这个例子!通过这事,我再次体会到文物首要的就是要抓保。为了保,不仅要敢说话,还要把话说到点子上,要遵法依规,更要敢于坚持,才能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
2017年7月5日,张忠培先生与世长辞,7月7日,《湖南日报》发表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撰写的《张忠培与湖南文物考古》悼念文章。文中亦郑重提及张忠培先生(于2002年7月24日)“发表关于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关系的重要谈话,提出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一定要先行……他的讲话引起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了该工程建设中里耶古城的保护方案。里耶古城及其秦简在张忠培等专家学者的呼吁下得到了有效保护。”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斯人之言,掷地有声:“为了保,不仅要敢说话,还要把话说到点子上,要遵法依规,更要敢于坚持,才能达到文物保护的目的。”
当今,各级党委、政府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一些地方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对立起来的行为得以纠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物保护事业正迎来美好的新时代。(曹砚农)
>>>征文选登 “我与中国文物报”征文 |我与《中国文物报》的点滴回忆
【点击了解征文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