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机构 文物保护与考古司 信息分类 全国人大建议
标题 国家文物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568号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文物保函〔2020〕762号
成文日期 2020-09-02 15:54:12 发布日期 2020-11-05

国家文物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568号建议的答复

2020-11-05

文物保函〔2020〕762号

 

王祖伟等12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黄山市列入“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关工作的建议》交由我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理,现答复如下:

万里茶道是17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古代中国与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商业贸易线路,也是继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该商道南起中国福建等东南山地产茶区,经水陆交替运输北上,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在汉口、张家口集散转运,过库伦后一直延伸至古代中俄边境茶叶通商口岸城市恰克图完成交易,而后辗转销往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欧洲,干线总长14000余公里。万里茶道沟通了亚洲大陆南北方向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至中亚和东欧等地区,展现了茶叶成为全球性商品的世界性贸易盛期。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万里茶道的保护和申遗工作,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俄提出“万里茶道”概念后,国家文物局组织、指导福建、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八省(自治区)定期召开“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完成文物资源调查研究、遗产点遴选、主题研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编制等工作。2018年11月,国家文物局指导召开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协调会,推动建立三国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协调机制,深化三国万里茶道相关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建立人员互访机制,开展考古、文物保护和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合作等。2019年3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据研究,同时期的安徽商人主要在汉口经营祁门红茶等茶叶贸易,与万里茶道价值体系中的产地布局、贸易线路、商贸群体、社会结构等都存在历史关联,将黄山列入万里茶道申遗体系具备一定可行性。下一阶段,国家文物局将指导安徽省做好相关工作:

一、指导安徽省文物行政部门开展申遗前期基础工作。参照万里茶道沿线8省区已经开展的工作标准和方法,开展安徽省内相关茶叶生产路段、集散路段、外销路段相关的遗产点调查、梳理,全面掌握全省茶主题遗产资源状况,推进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慎审、科学确定申遗潜力点名单。

二、支持安徽省文物行政部门参加“万里茶道”相关的各类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活动。协调万里茶道保护和申遗牵头城市、万里茶道申遗文本编制单位,指导安徽省开展茶叶相关遗产资源调查、研究等工作,并及时向其他相关省市通报工作进程及成果。

三、申遗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申遗推动相关领域协同高效发展。国家文物局将指导当地政府通过申遗筹备工作,使万里茶道相关遗产资源得到整体妥善保护,遗产价值得到全面展示,实现万里茶道在国际和国内知名度的提升,从而带动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和保存状况得到全面提升,为沿途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四、按照《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安徽省相关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划编制和文物保护修缮、环境整治和阐释展示等各类文物保护工程,给予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

安徽省人民政府认为将黄山市列入“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可使该遗产价值更完整,使遗产构成和内涵更丰富。安徽省人民政府会精心筹划,积极为安徽省有关地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条件。

衷心感谢您对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文物局  

202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