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就3月29日国务院第130次常务会议核定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审工作的基本情况。
单霁翔:本次报送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包括1081个单独公布的单位和可以合并到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106个单位。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遴选、评审工作始于2004年,首先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本辖区进行初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推荐了1641处报送国家文物局;然后由国家文物局组织来自中宣部、建设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的60多位文物、考古、建筑史、党史、近现代史等方面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分类评审。 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国家文物局提出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初步推荐名单,并分别征询了中宣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设部、宗教局、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在充分尊重专家和各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最终的推荐名单。
记者:请问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评审的原则和标准是什么?
单霁翔:在这次评审过程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和标准。 第一、评审对象必须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真实的实物,就是说它的时代、性质、特征基本明确,学术界对其价值的认识比较一致;第二、对现代重建和严重改建过的,一般不予考虑;第三、在要求候选单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或者独特价值之外,还特别要求当地地方政府能够对其实施有效保护和管理,文物保护“四有”(有保护范围、保护档案、保护标志和保护机构)工作完成得较好。 在选择标准方面,重点考虑了相关文物的价值、代表性、典型性等。例如,古遗址主要选择那些具有重大文物、学术价值的旧石器遗址,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类型的典型遗址,历史时期不同朝代、不同类别、不同地域、不同级别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典型遗址;古墓葬重点考虑了具有重大文物、学术价值,保存基本完好的帝王陵寝、大型墓葬群及其他具有特殊意义的墓葬等;古建筑除重点考虑元及元代以前的早期木构建筑、五代以前的砖石结构建筑,也考虑了部分时代稍晚、但具有特色或重要价值的建筑以及明清时期的优秀建筑群等。对于具有典型特征(地区、民族、时代等方面)的古代民居、民族建筑等也给予了充分重视。 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较多地涉及到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人物的故居、墓葬等。为稳妥起见,中宣部和国家文物局又组织专家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推荐标准进行了专门研讨,并就此形成了一致意见。例如,对于历史名人遗迹的推荐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在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著名民主人士、爱国华侨、少数民族、国际友人等代表性人物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旧址及遗存的推荐重点为:反映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遗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旧址及遗存;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战役旧址;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侵略、镇压、残害中国人民,具有纪念、警示和重要教育意义的重大事件的发生地以及相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等。对于代表性建筑则重点考虑19世纪40年代以来建造的,反映一定时期城乡建设进程、有明显建筑风格特征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承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历史发展信息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等。
记者:请介绍一下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情况。
单霁翔:新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仍沿用国务院在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采用的分类法,即分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类,它们的数量分别为220处、77处、516处、63处、204处、1处。 古遗址主要包括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各个历史时期保存基本完好的重要遗址。古墓葬主要是已知保存较好的帝王陵墓、重要的大型墓葬、墓地以及其他具有特殊意义的墓葬等。古建筑主要是各类民居、园林、会馆、书院、衙署、王府、祠、寺、观、塔、桥梁、城堡等。石窟寺及石刻主要包括石窟寺庙以及摩崖石刻、造像、石碑、岩画等。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主要是与近现代重大事件及重要人物有关以及在建筑科学和艺术方面独具特色的史迹和建筑物、建筑组群等。
记者: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和必要性是什么?
单霁翔: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从总量上看,我国现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偏少,与我们文明古国的历史地位及现存文物数量不相适应(我国经普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40余万处,前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为1271处,而埃及由中央政府管理的文物古迹有2万余处;印度由国家管理的文物古迹有5000处左右;越南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有2823处)。 其次,国务院在去年12月发出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确定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并明确要求建立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形成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同时国务院还决定,从今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6月10日,我国将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 在这一形势下,由国务院公布新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是全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就;同时也再次向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表现了我国政府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这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振奋民族精神,扩大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多年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宣传、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公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并在国际文化交流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所在地的知名度,促进了所在地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由国务院公布新的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文化遗产遭到违法建设、开发的威胁和破坏,盗窃盗掘古遗址古墓葬造成许多珍贵文化遗产损毁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国务院公布新的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利于依法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规范对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利用行为,避免建设性破坏的发生。
记者:国家文物局对下一步的工作有什么安排?
单霁翔: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务院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做出的重大决策。为此,国家文物局将动员全国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依法加强相关工作。例如,开展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特别是及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设立保护标志和必要的保护机构,明确保护责任,建立健全必要的保护管理制度,确保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我们将统筹安排包括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并对规划实施跟踪监测,督促落实;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宣传,统一思想认识,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规范各种行为,做好各项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针对各种基本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在立项前征求当地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在落实文物保护措施以后方可实施;同时要统筹规划、集中资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一批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消除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中国文物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