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千舸水上来:中国少数民族渔文化特展”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指导,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联合主办。

展览以“多元一体”为主题,精选200余件文物,展示了多个民族在渔业生产、舟船制造、民俗信仰等方面的卓越智慧,生动呈现了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京族、白族、怒族、傣族、高山族等在江河湖海之间创造的渔文化。展览中,赫哲族的鱼皮衣、鄂伦春族传统手工制桦树皮船、京族哈节迎神车、傣族的传统鱼篓,以及高山族彩绘木雕渔船等众多文物首次集体亮相。
展览以独特视角展现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让观众近距离、沉浸式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风貌。展览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实景照片,并搭建了白桦林与兰屿海滩等场景,观众在参观过程中“移步换景”,每处转角皆有一番崭新天地。鄂伦春族的传统建筑“斜仁柱”也被搬进展厅,观众走进其中,便可体验原生态的鄂伦春人生活场景。
据介绍,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3月9日。其间,还将举办系列学术讲座及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为观众提供深入了解渔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窗口。
(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