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北京和田携手共筑丝路文物新篇章
日期:2025-09-30 字号:[ ]

跨越千山万水,首都北京与新疆和田心手相连。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文化润疆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全国文化中心优势,聚焦和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实施了一系列援建项目,推动“京和丝路语”文化援建工程结出丰硕成果。

作为北京对口援疆的文化重点项目,“京和丝路语”以文物保护为根基、文化传承为核心,通过设施援建、技术赋能与活化创新,为和田文物工作注入持久动力,让千年丝路文明在交融中焕发新生。

筑牢保护基石, 打造文物“安全之家”

文物的存续离不开专业的保护与展示空间。“京和丝路语”项目精准聚焦和田地区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支持和田地区博物馆升级建设与功能完善。这座由北京援建的文化地标,如今已成为首都博物馆分馆与北京市文物局援疆和田文博培训基地,总建筑面积达13493平方米,展厅面积6160平方米,为上万件馆藏文物提供了标准化保护环境,其中879件珍贵文物得到专业保护。博物馆借助多种展示与互动手段,设置影片播放23个,多媒体播放15个,总展线长度720米,全方位展现和田历史,多层面阐释和田文化。2020年5月18日正式开馆以来,该馆已成功创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展览入选第十八届(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并获“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荣誉,成为宣传和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的文化窗口,截至2025年9月已累计接待观众超133万人次。 

开展专项保护,遗址公园规划与考古勘探并行

2022年至2024年,在北京援疆指挥部支持下,和田地区开展为期3年的约特干遗址考古勘探工作。此次勘探工作查明约特干遗址范围约790万平方米,累计考古勘探发现各类遗迹495处,勘探发现城墙、带有明显中原风格的灰陶筒瓦、板瓦片等相关重要遗存。在约特干遗址勘探结果的基础上,今年10月,和田地区计划召开约特干遗址专家研讨会,出版《约特干遗址考古勘探报告》《约特干遗址文物图录(国内卷)》,并与旅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合作在和田地区博物馆举办以约特干遗址文物为主题的专题展览,为下一步深入开展约特干遗址和古于阗王都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热瓦克佛寺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佛教遗址,其保护与展示工作备受关注。2025年,“京和丝路语”文化援建项目启动编制《热瓦克佛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书》,重点开展热瓦克佛寺考古遗址公园任务书编制工作。由第三方专业团队系统编制规划书,为下一步热瓦克佛寺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展主动性发掘工作提供了方向。

推动活化创新,讲好丝路民族团结

让文物“活起来”是传承文明的关键。“京和丝路语”项目以和田标志性文物为核心,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围绕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项目促成北京演艺集团与和田新玉歌舞团联合创排同名舞剧,将丝路上的民族交融故事搬上舞台。主创团队赴和田地区博物馆采风,汲取木简文字灵感构建叙事主线,通过艺术演绎展现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主题。这部融合京和心血的作品斩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殊荣,全国巡演超百场后实现和田本土化演出,成为文旅融合的“金名片”。与此同时,和田地区博物馆依托项目支持打造“和田历史文化陈列”等精品展览,通过32幅历史地图、18部专家讲解视频等创新形式,让文物见证的中央王朝管辖史与文明交融史深入人心。

拓展馆际合作,临时展览焕新颜

在北京援疆指挥部的支持下,和田地区博物馆相继举办了“五星出东方——和田历史文物展”进京展和“国宝回家——和田玉石精品展”“‘孙中山宋庆龄与新疆’文物图片展”“于阗记录——和田汉唐出土文书展”等一系列题材丰富的主题展览,特别是“五星出东方——和田历史文物展”进京展整合首都文博资源,发挥好博物馆的职责作用,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的重要论述,展示新疆历史文化魅力。

五星出东方——和田历史文物展”进京展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京和模式”,是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随着这些项目的深入实施,和田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注入持久文化动力。从文物保护到舞台展厅,从科技赋能到公众传播,“京和丝路语”项目以精准援疆之力,构建起“保护—研究—活化”的完整链条。正如穿越千年的丝路文明在和田延续,京和两地的文化纽带也在文物传承中愈发牢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下生动注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责任编辑:赵军慧
分享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