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文物建筑认领认养工作管理水平,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迈向新台阶,9月14日至18日,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省文物保护志愿服务协会承办,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山西省文物局2025年全省文物建筑认领认养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晋中介休举办。中国文物学会、山西省文物局、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介休市政府领导及来自山西各市县的文物工作者150余人参加培训。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围绕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政策理念与实践讲授第一课。他从法律法规层面剖析了文物保护利用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列举了大量国内外文物活化利用的典型案例,认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归根结底是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山西省2017年“文明守望工程”实施以来,出台了“1个办法、30条政策、1个指南、多份工作意见和一揽子行动计划”,文物建筑认领认养是该工程实施的重要举措,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对破解基层文物保护力量不足、资金短缺等难题,推动文物“保下来、活起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濒危古建筑在社会力量参与下,得到了及时抢救性保护,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白雪冰表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山西文物保护利用新格局正在形成。
举办培训班是推动山西省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项目管理、修缮监管和活化利用的能力水平,为全省文物建筑认领认养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保证培训质量,山西省文物局组建了强大的师资团队。授课教师既有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也有长期从事文物建筑保护实践工作的资深人士。培训中,专家们围绕文物建筑认领认养的政策法规、保护技术、文化价值挖掘、活化利用等方面进行讲解,为学员们带来前沿理念和实用方法。
培训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除传统课堂讲授外,还安排了实地考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使学员们能更直观地了解文物建筑认领认养工作的操作流程和存在问题,激发思维活力。他们纷纷表示,文物建筑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做好保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