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赓续血脉 丰碑永铸:抗战文物保护利用绘就时代新篇
日期:2025-09-01 作者:李瑞 字号:[ ]

一处处抗战遗址,一件件抗战遗物,一座座纪念场馆,共同构筑起一部鲜活而厚重的史书,成为生动展现中国抗战雄壮史诗和伟大胜利的重要见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抗战文物,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更是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工作者以十四年抗战史为轴,以摸清资源状况为基,以提升系统保护为主,以提质展陈精品为重,以拓展教育功能为本,抗战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民族精神赓续注入不竭动力。

构筑系统性保护格局:让历史丰碑屹立不倒

抗战文物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珍贵记忆,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

近年来,抗战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有效推进,延安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深入创建。全国累计实施3000余项抗战遗址保护修缮、陈列展示、环境整治工程和馆藏抗战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重要抗战遗址重大险情得以消除,馆藏抗战文物保存状况明显改善。推进抗战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增强。如今,一个立体而全面的抗战文物系统性保护格局已然基本形成。

围绕今年的重要节点,文物部门坚持服务大局,开展抗战文物保护展示行动,提升抗战文物的整体保护和活化传承水平。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扩建和改陈扩展工程,推进卢沟桥保护修缮项目和宛平城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整治提升项目,让卢沟桥、宛平城面貌一新、焕发生机。

在规划层面,坚持统筹谋划,推动20个抗战主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规划编制,明确空间布局和项目设计,实施一批片区主题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工程,重在系统保护,赋能老区振兴。

在项目示范方面,遴选了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抗战遗址,实施以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平型关战役遗址、台儿庄大战旧址、湘西雪峰山抗战旧址、冉庄地道战遗址为代表的抗战遗址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工程,一体推进文物保护、风貌保护和环境保护,让历史遗迹焕发新生。

深化考古调查,实施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吉林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和黑龙江木兰鸡冠山抗联密营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突破,已发现4000余个抗联遗迹点、出土近5000件抗联遗物,为还原那段峥嵘岁月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同时,系统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化,加强抗战实物文献史料的抢救、征集与研究,加强反映侵华日军暴行、罪行遗址和证据的保护利用,加强遇难同胞遗骸保护和万人坑遗址展示的协同研究,创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师范大学、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平台。

地方创新活力也竞相迸发,黑龙江、广西、云南、陕西出台7部有关抗战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山西、陕西出台财政支持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展示提升、研究传播若干措施,扎实推进晋冀豫、晋察冀、晋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主题片区建设,地方特色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 

展示水平大幅提升:让抗战精神直抵人心 

从卢沟桥上的石狮凝视,到台儿庄的残垣低语;从凯旋路上的轰轰炮火,到滇缅公路的辙痕深印——这些看似普通的抗战文物,却深藏着枪林弹雨的记忆,见证着中华儿女救亡图存的磅礴力量。

抗战文物见证抗战历史、承载抗战精神,如何依托抗战文物,讲好抗战故事,让抗战精神直抵人心?

多年来,国家文物局在深耕抗战文物历史研究方面下足了功夫,细致梳理历史细节,力求还原历史原貌,以小见大,以物见史,积极引导抗战文物的故事化表达和细节化呈现。通过不断增强陈列展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维度展现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生动呈现抗战英烈的感人事迹和伟大精神。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染血的旗袍,它曾属于泰国侨领蚁光炎。1939年冬,蚁光炎在曼谷唐人街惨遭日本特务枪击,在亲人的怀抱里,他留下了荡气回肠的遗言:“我虽死,尔等免用痛心,中国必定胜利。”这件染血的旗袍,无声地诉说着海外侨胞的赤子之心和民族大义。

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可以看到东北抗联战士的《露营之歌》手稿的字里行间,那一句句“朔风怒号,大雪飞扬。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源。”充满了不屈的斗志和英雄气概。

一位观众在留言板上深情写道:“这种精神,这份斗志,何等真切,何等豪迈;这样的队伍,怎么可能不奋进、怎么可能压得倒!”这便是抗战文物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力量。

“十四五”期间,新建改扩建近20家抗战纪念馆、对50余家抗战纪念馆进行展陈提升,全国备案抗战纪念馆达到257家。18个抗战主题展览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44个抗战主题展览入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抗战纪念馆建设质量和展陈水平显著提升。

今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联合相关部门创新举办抗战文物保护展示主题活动季,旨在以“保护抗战文物  讲好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为主题,让抗战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7月,有序推进“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对外开放,联合公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联合举办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推进实施一批抗战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历史。

8月,相继推出系列抗战主题精品展览,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和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对外开展,共同组织“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巡回宣讲,遴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树立典范。

9月,计划推出“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专题展览和飞虎队常设展览,主办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主题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抗战精神。

教育功能充分彰显:让精神火炬代代相传

当东北抗联密营的火塘重现世间,当千万观众在《露营之歌》手稿前驻足......这些感人至深的场景,无不印证着抗战文物教育功能的深度拓展与日益彰显。

陈列展览是讲好抗战故事、发挥育人功能的基本形式。前不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一经发布受到各方的热烈关注。

特别推介的重点展览以十四年抗战史为主线,聚焦大主题,以宏大叙事为主,基本涵盖抗战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重大战役,全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历程。同时,以飞虎队、从西班牙战场到中国抗日战场、八路军学兵队为主题的展览,则注重多元化呈现,以小切口深入挖掘,使得抗战历史更加饱满而真实,拉近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是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首次集中展示,通过还原密营、哨所、作战工事遗址,从建筑形制、器物摆放到环境氛围,力求贴近历史原貌,为观众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历史场域;而“雷靐䨻——地雷的神奇故事”则采用全手绘形式,融合电影、动漫等多媒体元素,打造了以儿童为受众的原创性革命文物展览,让红色教育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在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推出一批精品展陈,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推出四个抗战展览,“万里同心”华侨抗战展五地联展,“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四馆联展,香港七天连开四个抗战展览,抗战精神广为传扬。

多维叙事、以物证史、创新表达的抗战主题陈列展览观众络绎不绝,社会反响热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主题展览累计接待观众已超60万人次,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近三年年均接待观众300万人次,今年暑期日均接待量突破1.2万人次,充分展现了抗战教育的巨大感召力。

据介绍,全国年均举办抗战主题展览500余个,逾6000万人次观众走进抗战遗址和场馆。96个抗战遗址和场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设立内地首个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抗战遗址和场馆,成为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

(李瑞)


责任编辑:杨亚鹏
分享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