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馆一展,共飨文化盛宴。我们定期推出博物馆里各具特色的展览,邀您一起领略历史魅力、品鉴文化内涵、感悟时代精神。
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明的星河——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博物馆藏文物联展
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
时间:8月27日至11月16日
简介:展览以“上海精神”中的“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主题,精选上合组织各成员国10家文博机构的文物珍品220件/套,包括各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符号性文物,各国家之间历史交往互动和互融的代表性文物。展现了各成员国的深厚文明底蕴,及其经由丝绸之路进行文明对话、互学互鉴、相互影响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
展厅: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时间:2025年8月至2026年2月(暂定)
简介: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抗日武装。展览以“密林考古—绝境苦斗—浴血奋战—丰碑永存”为叙事主线,展出文物、标本1289件,将珍贵文物、档案文献、历史影像、历史场景进行立体呈现,充分展现东北抗联艰苦抗战、功垂霄壤的光辉历史,充分展现中华儿女顽强不屈、血战到底的民族血性,充分展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钢铁脊梁和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万里同心——海外华侨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特展
展厅: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时间:8月14日起
简介:为展现海外华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情怀,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11年来,首次以实物形式对华侨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实进行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示,展出馆藏文物近400件。展览分为“为国呼号 支援抗战”“烽火侨心 共赴国难”“同仇敌忾 共卫和平”“欢庆胜利 铭记历史”四个篇章,全景式展现华侨在抗战中的突出贡献,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伟力。展览在广州、潮州、黑河、德宏四地分馆同步展出。
首都博物馆

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
展厅:首都博物馆
时间:8月28日至11月28日
简介:今年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周年,该遗址被学界公认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城市遗迹。本次展览是迄今为止琉璃河遗址展出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70件/套,作册奂卣等113件/套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展览分为“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4个单元,配合三维投影、数字沙盘等科技手段,全景式还原西周燕国都城生活图景。
颐和园博物馆

园说Ⅶ——南迁北返 移珍永续
展厅:颐和园博物馆
时间:8月15日至11月16日
简介:展览聚焦1933年至1951年“文物南迁北返”的守护传奇,甄选160件/套展品。“旧宫新生”“战火征程”和“故园归梦”三个单元,以时间轴为叙事线,聚焦颐和园文物在战火中迁徙与回归的历程;第四单元“重访南迁”,聚焦我国文物保护史上规模宏大的“文物南迁北返”事件,挖掘和阐释国宝守护背后的精神内涵,弘扬守护者“视国宝为生命”的“文物典守”精神。
天津博物馆

商邑百工——三千年前的中国制造
展厅:天津博物馆
时间:8月23日至11月23日
简介:展览由天津博物馆、殷墟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展出180余件/套商代文物,依托殷墟出土文物,辅以馆藏精品相互印证,展现商代文脉传承、营造技艺、礼乐盛宴与最新考古发现、研究成果。展览分为“百工通览”“营造商邑”“器用皆工”“制礼作乐”“车马交通”五个单元,聚焦商代后期手工业的精湛技术与独特艺术,系统呈现“商邑百工”的匠心独具。
秦皇岛博物馆

碣石驻跸 海岳秦风——秦与秦的三十六郡之辽西郡文物特展
展厅:秦皇岛博物馆
时间:7月2日至10月10日
简介:展览分为“从‘燕之地’到‘秦之郡’”“秦皇来巡”“驻跸碣石”三个部分,以时间演进与地理空间变迁为叙事主线,通过对空间地理的剖析、政治归属的演变及文化面貌的融合,系统诠释秦皇岛地区如何从诸侯边疆转变为国家要塞,融入大一统文明的历史进程,揭示“百代皆行秦政”的历史逻辑。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
地点: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时间:2025年8月15日至2026年3月15日
简介:展览分为“捍卫胜利 惩治战犯”“依法引渡 关押改造”“明察暗访 铁证如山”“庄严审判 伸张正义”“惩前毖后 宽大处理”五个部分。通过2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百余件实物档案及审判文献,系统再现了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太原两地,对45名日本战犯进行公开审判的历史过程。展览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6家博物馆、纪念馆联动巡展同步启动。
上海博物馆

珠归海上:庄万里家族捐赠两塗轩书画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
时间:2025年8月20日至2026年4月19日
简介:“两塗轩”原是菲律宾华裔企业家庄万里先生的书斋,在其身后,子女遴选书画精品233件,于2000年捐赠上海博物馆。“两塗轩”珍藏书画内容丰富,品类较为齐全,自宋至明、清、近现代,凡八百余年,涵盖了书画史上较多作者与流派。其中宋人山水殊为罕见,明清人物画、晚明书法尤多精品佳作。展览展出宋代至近现代41件/组书画精品,包括宋代《秋山萧寺图卷》及董其昌行书手札九通卷等,在重新梳理与研究藏品的基础上,更全面系统地向观众呈现“两塗轩”的书画珍藏。
南京市博物馆

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
地点:南京市博物馆
时间:2025年8月12日至2026年1月11日
简介:展览汇聚上海、江苏、浙江、安徽13家文博机构的388件/套考古出土文物,涵盖骨器、石器、玉器、陶器等多种类别,展出南京长干古城考古发现成果等。展览通过“演进:文明星火的燎原之路”“融合:江河汇流的文明脉动”“承脉:青铜时代的文脉接力”三个主题单元,系统展示了史前时期至商周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的历史样貌,展现了江南地域多元文化间演化、融合、延续、创新的发展历程。
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凉州——文化想象与历史真实
地点:苏州吴文化博物馆
时间:7月25日至11月23日
简介:展览分为“早期东西交流前沿”“河西四郡:凉州概念的形成”“五百年间延绵一脉”“凉州七里十万家”“西夏辅郡”“只将诗思入凉州”六个单元展开叙述,以汉代时期所设的“河西四郡”为地域范围,首次系统为观众呈现凉州通史,以及该地区所展现的多元民族文化内涵和勇敢蓬勃、敢拼敢冲的精神内核。
浙江省博物馆

梯旻初志——雷峰塔遗址出土铭文砖
展厅:浙江省博物馆
时间:7月25日起
简介: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南宋时经历大规模修缮,明代嘉靖年间因倭寇入侵仅余砖砌塔身,1924年,雷峰塔倒塌。2000年至2001年,雷峰塔遗址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模印铭文的塔砖。展览首次展示雷峰塔遗址出土的600余块铭文砖,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与介绍。雷峰塔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大量铭文砖,采用模制工艺制成,质地坚硬密实。铭文砖上的文字多模印在砖的纵端,阳文,目前统计有160余种铭文,分为干支纪年砖、地名砖等类型。
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回首家山——闽台寻根文化展
展厅:福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时间:7月31日起
简介:展览共分为“根在河洛”“叶茂闽台”“情融两岸”三个部分,以160余件文献实物和个案故事,讲述先民从中原到福建再到台湾的迁徙历程,以及台湾同胞通过各种方式返回祖地,以族谱、书信为凭寻根谒祖的感人故事,体现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驻马店市博物馆

蔡国六百年——蔡国历史文化专题展
展厅:驻马店市博物馆
时间:7月29日至11月2日
简介:蔡国,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自叔度始封至蔡侯齐失国,经历上蔡、新蔡、下蔡三次迁都,存续近六百年。展览基于对蔡国的历史研究,汇集190余件/套文物精品,分为“藩屏周室——从宗亲到权宜”“多元合流——依附、抗争与新生”两个篇章,以“点—线—面”的串联形式,呈现蔡国先进的制造工艺水平、兴衰历程,以及蔡国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文化特性。
云梦县博物馆

云梦县博物馆馆藏陶瓷文物最小干预保护修复成果展
展厅:云梦县博物馆
时间:8月1日至10月10日
简介:展览分为“随色修复”“降阶修复”“隐痕修复”“展陈装置修复”“数字化修复”五大板块,通过60件/套修复后的陶瓷文物、11段研修活动影像记录,集中展示全国16个省份35家文博单位的44名修复工作者,在16位多领域专家指导下取得的保护修复实践成果,直观呈现“最小干预”理念在文物修复中的创新应用,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文物修复的精细工艺与科学逻辑。
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

思想的灯塔——毛泽东的抗战著述主题展览
展厅: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
时间:8月29日起
简介:展览以14年抗战史为辅线,以毛泽东的抗战著述为主线,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做出一个榜样给全国人民看”“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五个部分,共展出抗战文物藏品89件,其中毛泽东著述书刊原件36件,珍贵历史照片史料135幅,抗战主题艺术作品26幅,同时设计了多媒体展项3组、场景7处。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彰显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引抗战走向胜利的思想灯塔的伟大意义。
江门市博物馆

勠力同心 共赴国难——澳门同胞抗战专题展
展厅:江门市博物馆
时间:8月15日起
简介:展览从澳门同胞的视角展开14年抗战的整个历史进程,展出180幅图片,110件/套展品,分为五个部分“日寇逞凶 殃及濠江”“救亡赈难 休戚与共”“血浓于水 共纾国难”“一衣带水 江澳同心”“浴血奋斗 迎接曙光”五部分,展示了抗战时期澳门的社会生活、澳门社会各界支援祖国抗战、澳门同胞回国支援抗战、抗战过程中江门与澳门的互助联系及抗战胜利后澳门社会各界对胜利的喜悦等内容。
海南省博物馆

尺翰映山河——海南红色家书中的时代记忆
展厅:海南省博物馆
时间:7月31日至11月30日
简介:革命文化是海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展览围绕11封革命先辈的家书展开,展出文物展品140余件/套,包含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致琼崖国民党军政人员书、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所作的《海南岛战役总结》等重要文物,以红色家书为载体,开启一扇了解海南革命历史的窗口,让公众走近英雄模范事迹,感受红色家书的精神力量。
泸州市博物馆

匠心复彩 瑰宝重生——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成果展
地点:泸州市博物馆
时间:8月8日至10月18日
简介:今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293位文物行业工作者云集四川泸州,参加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展览是大赛的延续性呈现,系统陈列大赛中修复完成的陶瓷、金属、纸张书画类文物,呈现文物的来源、修复前后的不同状态、修复者的姓名和所在单位,并首次公开展出部分选手的原始修复笔记。此次成果展结束后,这些经大赛修复的文物将返回各自所属的博物馆。
贵州省博物馆

华夏同御侮 黔山续文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化·文物·文献展
展厅:贵州省博物馆
时间:8月15日起
简介:展览分为“民族抗战 贵州贡献”“学府西迁 教育共存”“包纳四方 共建文化”三个部分,通过170余件文献、文物,190余张图片及场景装置,展示西迁至贵州的学校、文化机构、文人群体在贵州的活动、发展情况和在教学、科研、文化、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与贵州社会、人民的合作共建、相互扶持的故事,讲述贵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守护和传承中华文脉做出的贡献。
西藏博物馆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
展厅:西藏博物馆
时间:8月28日至12月1日
简介:展览汇集故宫与西藏两地文物,其中14件故宫文物是西藏地方向明清中央政府进献的贡品,承载着边疆人民的文化认同,实证西藏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览以“花”为象征,通过“花开”“怒放”“结果”三个主题,展现了西藏地方与祖国各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从物质、精神的交流到政治、文化认同与归宿,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