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公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广东省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经修订后出台施行。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记录了中国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信息,见证了国家和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为推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7年起,已先后发布6批共232项国家工业遗产,抢救性地保护了一批蕴含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见证新中国工业发展、传承工业精神的重要工业遗产。2024年7月,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梳理已经公布的各级工业遗产名单,通过普查摸清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文物资源家底,普查有关成果与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共享,列入工业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今年3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督促各地将工作重点从复查转到新发现,对重点区域、工业遗产等加大新发现力度。
此次《管理办法》的重新修订,是广东省为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管理,规范具有较高价值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升和促进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举措。《管理办法》分6章39条,对广东省工业遗产的认定、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在“利用发展”方面,新增加鼓励利用广东省工业遗产资源建设特色街区、影视基地等新业态,支持利用广东省工业遗产相关资源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的应用场景等内容,进一步丰富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方式;在“监督管理”方面,新增加了实施动态管理的内容,设定工业遗产的五年有效期,期满后进行复核,健全“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多年来,广东省积极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目前已认定4批共27家广东省工业遗产。其中,位于广东佛山的南风古灶、高灶陶窑,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2021年列入首批广东省工业遗产名单。南风古灶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距今已500多年。南风古灶与高灶陶窑是石湾柴烧龙窑现存的代表,见证了古代佛山陶瓷生产曾达到的技术高峰。南风古灶也是佛山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南风古灶仍被当作生产工具来保存,每月烧窑两次,现已成为当代陶艺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石湾与外界、国内与国外之间陶艺文化的交流学习,为陶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弘扬广东省工业文化,日前,第五批广东省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已启动开展,申报范围为在广东省内具有历史、科技、艺术、社会价值的工业遗存,包括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依据《管理办法》,广东省工业遗产被认定后,核心物项为物质遗存的,工业遗产所有权人应当及时在遗产醒目位置设立标志,内容包括遗产的名称、标识、认定机构名称、认定时间、区域范围和相关说明,并应以原址保护为主,同时做好相关档案资料、影音资料的留存。不宜在原地保护的可移动物项,可以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及档案馆等予以征集收藏、陈列展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依托广东省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化馆、工业展览馆、工业主题公园和厂史矿史馆等公益设施,发掘整理各类遗存,完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鼓励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培育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发展、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和能力,扩大社会影响。
(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