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信息
视力保护色:
西藏阿里地区探索新时代文物安全管理新路径
日期:2025-06-28 作者:藏文 字号:[ ]

近年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创新性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为筑牢文物安全防线、提升保护利用水平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聚焦顶层设计,擘画文物保护“阿里模式”新蓝图。阿里地区以联席会议机制为核心,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建立地级干部联系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长”制度,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县级政府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在该机制框架下,设立规划建设、安全防护、人才技术等7个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办公室协调、专责小组执行、成员单位协作的“全链条”责任体系。

聚焦科技创新,激活智慧赋能文物保护新引擎。运用多学科方法深入开展文物研究,建立了阿里地区文物资源数据库,策划高质量展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全媒体矩阵普及文物知识,推动文物保护工作深入社区、乡村、景区。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与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西藏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大力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的创新与成果应用。

聚焦工作实效,筑牢多维度文物保护新防线。强化跨部门合作,整合财政、国土、司法等20多个部门的资源,将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严格执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建立前置审查机制。强化网格化管理,构建县、乡、村三级巡查责任体系,实施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防控模式,形成全民参与的保护网络。强化法治震慑力,建立文物案件快速审理和快速结案机制,强化对破坏文物行为的法律追责,加强文物流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阿里地区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打破了部门壁垒,整合了行政资源,为文物安全保护的系统性治理凝聚了强大合力,是解决基层文物安全问题、提升综合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也为积极探索并建立地区文物安全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提供经验,助力全面提升自治区文物安全管理能力与保护利用水平,共同推动西藏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藏文)

责任编辑:赵军慧
分享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