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看展览丨博物馆展讯速览
日期:2025-05-02 作者:储佩君 字号:[ ]

走近一馆一展,共飨文化盛宴。我们定期推出博物馆里各具特色的展览,邀您一起领略历史魅力、品鉴文化内涵、感悟时代精神。

故宫博物院



代达罗斯:希腊克里特岛的神话

展厅: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

时间:4月15日至7月27日

简介:米诺斯文化是欧洲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以宏伟的宫殿建筑、精美的壁画、高度发达的海洋贸易体系、独特的文字系统闻名于世。展览主题“代达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代表匠艺与创造精神的重要人物,其建造克里特岛米诺斯迷宫、发明蜡翼的故事广为流传。本次展览为中国首个米诺斯文化专题特展,汇集该馆珍藏的172件(套)珍贵文物及1件现代复原展品,分设“神话”“迷宫”“青铜”“巧匠”“雕像”“远航”六个单元,系统呈现米诺斯文化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间的辉煌成就。



万物和生——故宫博物院藏动物题材绘画特展

展厅: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

时间:4月30日至6月29日

简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构建生态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动物作为生态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更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首次集中展示动物题材绘画领域的丰富收藏。展览遴选63套、共计117件自五代至清代的珍贵作品,涵盖了禽鸟、走兽、草虫、鳞介等多个门类,名家汇聚、流派众多、技法多样。不仅是对历代画家“观天地万物而生意”艺术追求的回应,更是对当下构建生态文明的深刻启示。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风万里——中国古代廉洁文化

展厅:中国国家博物馆南8、南9展厅

时间:4月29日起

简介:廉洁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的精神基因,贯穿于传统伦理道德与政治文明的核心脉络。展览分“历史镜鉴”“廉洁风范”“崇廉风尚”三个单元,选择300余件珍贵文物,从思想溯源、典范传扬、文化浸润三个维度,系统梳理先秦至明清时期廉洁思想演进脉络,生动诠释古代清官廉吏的峻洁风骨,深刻解读廉洁文化对社会风尚的陶染化育,立体呈现中华民族“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的价值理念。

天津博物馆



髹漆焕彩——天津博物馆藏漆器文物展

展厅:天津博物馆五楼五号展厅

时间:5月1日起

简介:漆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着数千年的审美底蕴,以其坚固之质、雕镂之纹、光彩之饰而深受大众喜爱。本展览立足天津博物馆馆藏漆器,以漆器制作流程为线索,通过“木汁成滴 水积泉涌”“器之骨肉 不可不坚”“千文万华 斑斓新熠”三个单元分别展示漆器制作所需材料及其特性、漆器胎体制作工艺以及漆上装饰技艺,希望观众在感受漆器之美的同时了解漆器制作的流程、体会漆器制作工艺的精湛、领略大漆艺术不朽的魅力,进而感受到古代工匠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河北博物院



华彩珍蓝——河北珐琅艺术展

展厅:河北博物院北区二楼13、14号展厅

时间:4月24日至7月27日

简介:珐琅器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其造型庄重典雅、纹饰繁复精美、色彩绚烂夺目,堪称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本次展览深入挖掘燕赵地域文化特色,汇聚全省190余件(套)明、清、民国时期的珐琅文物珍品和当代珐琅艺术品,以“文博+文化产业”的形式将传统珐琅工艺与现代审美意趣相结合,从历史、工艺、用途等多重视角,展示珐琅器的发展历程与传承新生,引领观众开启一场绮丽非凡的艺术之旅。

山西青铜博物馆



晋国垂棘——中华古籍里的山西先贤

展厅:山西青铜博物馆二层临展厅

时间:4月18日至5月19日

简介:本次展览遴选50余部、近500册院藏古籍善本,分为“晋风淳远”“盛世繁星”“千年流韵”“山右新风”四个单元,讲述不同历史时期古籍里的山西先贤与山西先贤的传世著作,系统梳理从先秦至清末山西先贤的学术成就与思想脉络。希望观众在欣赏古籍版式之美的同时,探索古籍中蕴含的思想精髓,感受山西文化的深厚底蕴。

运城博物馆



画指为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河东地契展

展厅:运城博物馆展区负一楼西11号展厅

时间:5月1日至7月1日

简介:契约作为社会成员之间交易与权属确认的重要凭证,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次展览选择清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河东地区地契原件78件,以“土地契约”为线索,分设“官由政法 民从私约”“契约留痕 清史可鉴”“民国旧契 建国新证”三个单元,通过地契所蕴含的有关诚信、善良、和谐的民族美德,以及公正、法治、守信的契约精神,让观众了解更多历史知识与乡土民情,获得启迪与力量。

沈阳故宫博物院



南薰之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制诗文主题文物展

展厅:沈阳故宫飞龙阁、翔凤阁

时间:4月29日起

简介:自清太宗皇太极起,清朝即十分重视汉文化教育,其后继者亦具备相当的汉文化素养,自顺治帝起有诗集问世,且代代相续直至光绪帝。本展览遴选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中带有御制诗文的文物50余件(套),涵盖书画、瓷器、漆器等文物品类,从“为政之责”“文人之趣”两部分,解读御制诗文中蕴含的政治意义与文化内涵。

南京市博物馆



一杯江南——藏在杯中的三城三味

展厅:南京市博物馆多功能展厅

时间:4月22日至6月19日

简介:一尊酒器,一盏茶瓯,一杯咖啡,承载的不仅是饮馔之趣,更映照出江南人精神世界的流转与坚守。该展览展出宁沪杭三地馆藏约170余件展品,分为“惟有饮者留其名”“且将新火试新茶”“破睡咖啡无限意”三个部分,分别从酒文化、茶文化、咖啡文化三个方面,讲述江南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之路。透过这些展品,观众可窥见江南文化如何以包容之姿,在传承中创新,在交融中新生。

杭州博物馆



元代的杭州与泉州——河海相依 多元和合

展厅:杭州博物馆南馆特展厅

时间:4月25日至8月11日

简介:展览聚焦“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杭州与“东方第一大港”——泉州两座城市,讲述始于内陆却辐射全球的世界交通贸易网络和波澜壮阔的世界贸易图景。展览共分为“大哉乾元”“杭州(Quinsay-行在):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泉州(Zaitun-刺桐):东方第一大港”“杭泉连线 海丝开端”“泉州:万川归海 多元融合”“杭州:融合南北 文化之都”六个单元。创新采用“双城镜像”的叙事结构和展示方式,将杭州与泉州的对应内容进行对照展示,通过“双城对话”,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两座城市在元代的联系与差异。

蚌埠市博物馆



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大禹文化主题展

展厅:蚌埠市博物馆(美术馆)一楼临展东厅

时间:4月22日至6月22日

简介:大禹是中华民族赫赫有名的治水英雄,其平定百川、划定九州、奠基夏朝的功绩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蚌埠作为全国重要的禹迹城市之一,大禹文化底蕴深厚。此次展览共分为“治水英雄 人文始祖”“九州四海 宅兹禹迹”“禹风厚德 万代千秋”三个单元,以文献史料、遗迹遗存、精神信仰为切入点,立足蚌埠市特色禹迹资源和深厚的大禹文化内涵,系统梳理了大禹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和产生的深远影响,凸显大禹文化和大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山东博物馆



银雀山汉简文化展

展厅:山东博物馆15号厅

时间:4月25日至7月25日

简介:1972年,临沂银雀山两座汉墓中出土了4974枚竹简,既为研究古代社会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更是见证文明传承的考古实证。本次展览分为“简牍时代”“雀鸣天下”“传古守今”三个部分,呈现了我国简牍的历史及制作流程,展出了众多银雀山汉简以及其他相关文物,以及50年来竹简保护、研究与利用的突破,全面展示了银雀山汉简的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

湖北省博物馆



融在楚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展

展厅:湖北省博物馆南馆三楼特展厅

时间:4月至10月

简介:湖北地处中国中部,长江纵贯全境,使其成为联结东西、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在清代就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展览以“贡献大一统”“促进大融合”“维护大团结”为主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展现中华文明从起源到发展的湖北脉络,系统展示湖北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历史贡献,彰显各民族“融在楚天”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揭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历史必然、大势所趋。

广州博物馆



人间镜像——广州汉晋墓葬的生命叙事

展厅: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

时间:4月29日至9月7日

简介:汉晋时期是多元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考古发现的墓葬资料极其丰富,生死观念更加深刻。随着岭南地区逐步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岭南汉晋出土文物呈现统一、多元的特性。该展览围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汉晋墓葬考古成果,精选208件(套)馆藏文物、手稿和资料,分“相会:番禺城的那些人”“墓葬:沟通生死的桥梁”“转身:摇身一变的广州人”三个单元,讲述鲜活生动的广州人和广州故事,再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明格局下汉晋广州城市记忆和历史图景。

南越王博物院



王子、质子、国王:南越明王和他的时代

展厅: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三楼

时间:4月29日至8月20日

简介:赵婴齐(约公元前150年至公元前113年),第三代南越王,南越文王赵眜之子,其一生历经王子、质子、国王三种身份的转换。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在任期间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岭南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与中原文化的深度融合。该展览是“南越五主”系列展览之一,从“南越王子”“长安为质”“南越明王”“南越鸿门宴”四个部分,通过广东地区出土的160余件(套)汉代文物,多维度呈现赵婴齐及其时代。

三星堆博物馆



布达拉宫——来自高原的世界文化遗产

展厅:三星堆博物馆世界遗产主题馆

时间:4月27日至8月31日

简介:巍峨的布达拉宫,承载着1300年的历史烟云,凝聚着中华各民族智慧与艺术的结晶。本次展览精选布达拉宫珍藏的佛像、唐卡、经卷、法器、生活用具、服饰、面具、木构件等110套186件珍贵展品,分“建筑”“珍宝”“保护利用”三个部分及一个数字专厅——壁画,通过建筑艺术、珍宝文物、保护传承三大维度,演绎了一曲布达拉宫1300年春秋的文化交响乐。

(储佩君)

责任编辑:翟如月
分享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