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不遗余力推动文物保护法落地见效
——写在文物保护法修订公布一周年之际
日期:2025-11-07 作者:徐秀丽 字号:[ ]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三十五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是文物保护法时隔20多年第二次全面修订。此次修订,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完善文物法律制度,推动文物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为推进实现文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高位推进 凝聚广泛共识

“修订文物保护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是巩固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2024年12月25日召开的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凝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制度原则和实践要求,切实抓好法律宣传普及,通过严格执法确保法律规定落到实处,着力推进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以法治力量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统筹谋划、迅速行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普法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2025年1月,印发《国家文物局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任务举措分工安排》,从配套规定、重要制度、原则要求、推进文物法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20项任务。

在今年3月1日新修订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之际,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司法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通知》及学习宣传提纲。按照通知要求,聚焦新时代文物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深入推进文物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以法治力量进一步激发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组织开展文物保护法学习宣传活动,全面准确完整掌握文物保护法修订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面向人民群众,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物保护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文物保护法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引导社会各界自觉履行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

“在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历史时期,对文物保护法进行全面修订,以最严密法治加强文物保护,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党组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用最严密法治守护中华文明瑰宝》,并呼吁“倍加珍惜文物工作面临的大好形势和难得机遇,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为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跟进学习 营造良好氛围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文物保护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深入学习领悟‘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要以贯彻落实新修订文物保护法为契机,按照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动员部署会要求,加快形成‘大文物’‘大保护’‘大融合’‘大安全’格局,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质效。”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专题学习会时强调。

压紧压实责任,强化法治保障,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宣传教育,才能形成推动文物保护法施行的强大工作合力。

理论授课、交流研讨、现场观摩……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文物系统文物保护法专题培训班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公安部、中国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文物保护法治发展历程与基本法律制度、文物保护法修订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内容、行政法学基本原理与文物保护法基础知识、全国打击防范文物违法犯罪基本概况、行政执法基本要求与能力提升、法规规章备案审查与地方立法指导等内容,为学员进行授课。

“只有深化学习理解,才能准确把握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第一、促进传承利用、强化责任落实等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表示。

为进一步扩大学习宣传范围,国家文物局还通过全国文博网络学院举办了全国文物系统的线上培训班,同时组织专家支持地方政府、文物部门和相关部门普法培训,线上线下累计培训约4万人次,地域覆盖全国各省份。

天津、河北、河南、青海等20多个省份组织辖区内文物系统工作人员,开展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培训。黑龙江、内蒙古、四川、贵州等地印发学习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的通知,部署本地区普法宣传工作。

别开生面 创新普法形式

高手过招,思辨交锋。

作为新法实施后的全国性普法实践活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文物保护法模拟法庭活动在上海举办,可称为“填补国内高校文物保护法实践教学空白”的破冰活动。

38所高校踊跃报名,赛题紧扣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参赛队伍引法条、摆依据、驳观点,唇枪舌剑间,青年学子守护文脉的专业锋芒与法治热忱跃然“庭”上。

“我未来的研究方向就是文化遗产法,希望通过学术研究和司法实务来推动文物保护。”“作为考古文博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够用我们的能力去守护文脉、守护文物,参与到相关普法活动。”参赛的学生表示。

通过“以案释法”,明晰文物保护法律要求,增强青年学生法治思维和实践能力,推进文物法学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营造全社会依法保护文物的浓厚氛围。

增加基本制度6项,调整概念表述8处,增加保护要求8项,增加鼓励支持措施10个,增加表彰奖励措施3项,增加禁止性规定7项,增加公布要求8项……精炼的语句、生动的色彩,便于理解记忆,“一图读懂文物保护法”系列海报、交互漫画、普法短片等普法作品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和好评。

“形式有趣,剧情层层递进,设计得非常好”“很多年没听过这么过瘾的快板了”……山西运城普法微短剧《“两线”守护文物安全》、河南新乡原创快板《文物普法新篇》等普法作品,将文物保护知识以清晰易懂的方式进行宣传,吸引更多人参与文物保护。

落地实施 加快地方立法

“为了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水平,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海南省文物保护条例》第一条开宗明义强调。

《海南省文物保护条例》由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4年11月29日通过,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海南省第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

2025年6月,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山西省文物保护条例》,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文物保护条例》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最新立法精神,细化了上位法原则要求,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安全风险管理、部门协调机制等方面体现鲜明地方特色,首次将“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前置规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殊保护机制、濒危重要低级别文物优先保护机制、地下文物保护责任人制度等内容写入法规,对文物研究利用、监督管理等作出针对性规定,凸显“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重实效”的地方立法效果,彰显山西作为文物资源大省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有效破解“保护与发展”难题提供了山西方案。

2025年9月30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作出决定,根据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对《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作出修改完善,包括经费保障、表彰奖励、未定级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异地保护或者拆除、文物销售单位许可以及销售文物备案、法律责任等。

据了解,截至目前,25个省份将修改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列入地方人大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或者立法规划,安徽、山东、西藏、陕西、甘肃等地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修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守护文物的初心始终不变,依法履职的步伐始终铿锵。文物保护法的第二次全面修订,开启了新时代文物法治建设新征程,不遗余力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中华文明瑰宝。

(徐秀丽)

责任编辑:杨亚鹏
分享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