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由福建省文物局、莆田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妈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论坛在福建莆田召开。论坛以“文物·文化·文明——妈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为主题,汇聚全国文化遗产研究机构、文物保护单位、高校及妈祖宫庙的近百名代表,围绕妈祖文化的保护理念、实践路径与当代转化展开深入交流,旨在为新时代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联结海峡两岸、辐射全球华人的文化纽带。近年来,福建省系统推进文物保护、文化传承,通过实施保护规划与行动计划,着力构建覆盖全面、联动紧密的保护发展新格局,持续推动妈祖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焕发生机与活力。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围绕妈祖文化的价值内涵进行了多维度阐释,深化了对其保护与传承路径的认知。“因为妈祖,文化有脉、文明有象、文物有形。”福建省文物局负责同志在致辞中指出,妈祖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其“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彰显了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福建将立足新起点,锚定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目标,以妈祖文化为纽带,深化系统性保护,拓展融合性交流,推动妈祖文化遗产绽放新时代光彩。
主题研讨环节,四位专家学者围绕妈祖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实践路径与创新发展展开深入探讨。案例交流则展现不同地域背景下妈祖文化遗产的活化路径。论坛首次汇聚全国16家妈祖宫庙负责人,湄洲妈祖祖庙、泉州天后宫、湖南芷江天后宫代表分别作案例交流,分享了各自在文物修缮、文化活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展示了妈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最新成果。
作为论坛的重要成果,《妈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莆田倡议》正式发布,同时宣告建立“妈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沟通协作机制”。该机制旨在破解遗产保护中长期存在的信息壁垒与资源分散难题,通过制度化安排、建立跨地区、跨机构的常态化协作机制,推动形成目标一致、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保护新格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从理论深化、实践创新到机制构建,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方法。妈祖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实践,不仅为同类文化遗产提供了可借鉴的“福建样本”,更从方法论层面为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输出了宝贵的“福建智慧”,生动诠释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的新时代文化使命。
(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