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国文物志》编纂出版研讨会在京召开。总编纂董保华简要回顾了编纂工作历程及其重点难点问题的处理,编纂团队、审稿专家与撰稿人代表等系统总结编纂工作经验,并就志书活化利用提出建议。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文物志》编纂工作组织到位,充分发挥专家优势,编制各类志稿撰写说明和初稿示例,组织文博专家、方志专家与撰稿人反复对接研讨,有助于增进理解,达成共识,提高撰稿质量,加快编纂进程;篇章设置科学合理,尤其是创设管理、事业两编,分述工作过程和事业成就,在全国行业志书编纂中具有开创性;见物见事见人,加强人文信息记述与价值评述,是对方志体例的必要创新;文物出版社深度介入、加强管理,也是编纂出版质量的有效保障。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文物志》编纂出版工作是对文物行业基础资料工作的一次大检阅、大练兵,对于提高文物志鉴意识,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建议,要从史志编修高度审视资料工作,尤其要加强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树立《中国文物志》品牌,发挥参编人员优势,有计划地推出专题类分志,活化利用志书资料与学术资源;做好《中国文物志》宣传推广工作,努力扩大读者面;以大事记为主线,以主体志为基础,形成特色数据包,加强文物志数据库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做好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其资政存史、教化育人作用。
(续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