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北蔚县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文物保护意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作为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首批试点县,蔚县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系统破解普查推进中的各类难题,圆满完成外业普查、内业整理等阶段性核心任务,全面摸清了县域文物遗存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状况及保护需求,探索形成了一套“组织有保障、队伍有战力、实施有章法、成果有质量”的普查工作模式,为加强县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统筹赋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保障体系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蔚县县委、县政府将文物普查作为重点文化工程,成立由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任双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县级普查领导小组,建立“县级统筹调度、部门联动协作、乡镇具体落实”的三级工作体系,组建县文物部门牵头的工作专班,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与时间节点,实现“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
聚焦普查工作规范化推进,先后编制印发《蔚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和《蔚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蔚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1+2”核心制度文件,从普查目标、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登记规范到宣传动员、安全保障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为工作开展提供清晰遵循。同时,积极协调文物、财政部门,多方筹措资金,2024年、2025年文物普查专项经费落实到位,全面覆盖外业调查设备采购、人员补贴、内业资料整理、宣传推广等支出,为普查工作稳步推进提供坚实财政支撑。

普查工作开展以来,蔚县县委、县政府坚持“宣传先行、全民参与”,构建“文物部门牵头统筹、乡镇精准落地、乡村协同发力”的宣传联动机制。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多元载体,进行政策解读、文物保护知识普及、普查典型事迹等内容宣传,让普查工作走进乡镇、深入乡村、贴近群众,收到群众提供有效线索63条,新发现隐蔽古民居28处,切实打破“文物普查是专业部门事”的认知误区,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文物普查人人知晓、文物保护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普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助力。
优化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高效率”攻坚力量
蔚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立足专业性需求,组建2支结构合理的普查队伍,选拔参加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担任带队负责人,吸纳文物部门中青年业务骨干作为核心力量,形成“老同志传经验、中青年冲一线”的梯队配置,实现“经验传承+人才培育”双向提升,既保障了普查工作的专业性,又为蔚县文物保护事业培育了后备人才,构建起长效人才梯队。

本次文物普查创新工作推进模式,实行“外业调查+内业处理”双线并行机制,确保工作无缝衔接、高效推进。普查工作以县城为界,按“乡镇为单元、乡村为节点”开展“分片包干”式调查,对3200平方公里县域开展“地毯式”排查,确保不遗漏每一处文物遗存。同步组建专门工作专班,集中负责外业数据接收、资料编辑、绘图制表、系统上传等工作,实行“全天候攻坚”模式,高效完成海量资料的整理归档,实现“外业采集不停步、内业处理不脱节”。
建立“当日数据当日整理”机制,外业队伍每日调查结束后,及时将采集的照片、视频、文字记录等资料传输至内业专班,专班人员当晚完成分类整理、初步审核;对需要补充完善的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外业队伍,次日进行补查,实现“外业采集—内业处理—反馈补查”的无缝衔接。
通过内业专班初审、专家团队复核、上级部门终审的“三级审核”质量管控体系,通过多轮次、全流程审核把关,确保普查资料的科学性、真实性与完整性,达到“数据准确、资料规范、档案完整”要求,为后续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施策推进,实现“高质量、全覆盖”普查实效
依托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县的政策优势,蔚县县委、县政府选定宋家庄镇作为“全类型试点乡镇”,先行开展为期30天的集中实地调查。重点探索不同类型文物的普查流程、技术方法和登记规范,累计复查文物78处、新发现文物51处,总结形成《蔚县文物普查试点工作操作指南》,明确了文物定位、测量、拍照、描述等具体标准,为全域推进普查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有效避免了“盲目推进、重复返工”问题。

工作团队始终坚持“全面普查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开展全域“地毯式”排查的基础上,聚焦县域特色文物资源,开展专项调查攻坚。针对蔚县“长城资源”分布广、保护难度大,“飞狐陉”作为古驿道遗存价值高等特点,专门组建专项调查小组,运用无人机航拍、RTK定位等技术,精准记录文物分布、保存状况等信息,圆满完成两项专项调查任务。
截至2024年底,全县累计完成1639处已知文物的复查工作,新发现登记文物207处,全面摸清了县域文物遗存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状况等核心信息,实现了“家底清、情况明”的工作目标。
自本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工作团队始终坚持“普查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在普查过程中同步开展文物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濒危文物、受损遗存,第一时间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建立风险台账,明确保护责任主体;将普查结果与县域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等工作衔接,为后续文物修缮、保护设施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撑,真正实现“以普查促保护、以保护促利用”的良性循环。
通过此次文物普查,蔚县文物资源底数更加清晰准确,文物保护队伍得到极大锻炼,文物大县地位得到再次证明。未来,蔚县将在国家和省市文物局的统一指导下,秉持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继续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严谨细致的态度,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全力以赴把文物保护工作做实、做好,让普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县域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李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