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审核是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的核心环节,关系到普查成果的可靠性,也关系到后续文物认定、资源目录建立和普查成果公布工作的质量。为确保普查数据质量,江西省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将数据审核置于突出位置,积极探索,精心组织,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审核工作方法。
坚持提早谋划
下好数据审核“先手棋”
江西省在普查工作启动初期,便将数据审核环节纳入整体工作方案进行通盘考虑。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入第三阶段以来,江西坚持提早谋划,为普查数据审核打下坚实基础。
明确审核标准。深入研究国家普查标准规范,结合省情,制定《江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审核工作方案》,明确数据审核原则和审核要点,为后续审核工作提供清晰规范的标尺。
搭建审核框架。明确省、市、县三级在数据审核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流程衔接和时间节点,建立从县级初审、市级复核到省级终审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审核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配置审核资源。根据数据审核工作量,谋划组建数据审核专家团队、技术支撑平台保障等事项,保障数据审核工作顺利开展。
坚持试点先行
探索数据审核“方法论”
为加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质量控制,做好普查数据审核,省普查办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将南昌市安义县、吉安市吉安县作为数据审核省级试点县,先行开展全流程审核工作。在试点过程中,重点检验审核标准是否切合实际、审核流程是否顺畅高效、各级职责是否落实到位。通过“小切口”实战演练,对试点地区数据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进一步优化数据审核细则和工作流程,提炼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数据审核操作模式,为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数据审核提供宝贵的实践样本和工作经验,有效降低整体工作风险,提高数据审核工作效率。
坚持以训促干
打造专业审核“主力军”
江西省高度重视数据审核培训工作,同时注重“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实现业务能力提升与审核任务推进的双重目标。
分类分层培训。省级培训侧重政策解读、标准把握和疑难问题处置;市、县级培训侧重数据审核要点和注意事项。
内容务实精准。培训内容立足于数据审核相关标准规范,就数据审核总体要求、要点、流程等事项进行详细解读,并对典型错误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形式灵活多样。采用集中面授、线上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扩大培训覆盖面,确保数据审核标准统一、路径一致。
坚持学用结合。在集中培训后,立即组织参训人员投入到实际审核中,针对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组织小范围的专题培训或线上答疑。这种“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数据审核的“质”与“效”,更在实践中锻炼了队伍。
坚持三级联动
构建高效协同“一盘棋”
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的积极性,构建了职责清晰、联动紧密的审核工作体系,凝聚数据审核的强大合力。县级层面承担数据录入初审责任,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准确,是数据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市级层面负责对所辖县(市、区)上报的数据进行全面复核,重点检查数据的完整性、规范性和逻辑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省级层面负责制定标准、组织培训、巡回指导,并对全省上报数据进行最终审核与验收,严把数据出口关。通过建立顺畅的沟通反馈机制,下级审核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及时向上级请示,上级的审核意见也能迅速下达指导基层实践,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
坚持统分并举
提升审核质效“组合拳”
在审核方式上,注重“集中审核”与“交叉互检”相结合,最大化提升数据审核效能。集中审核期间,省、市、县三级联动,通过集中办公、现场审核、同步修改等措施,重点围绕文物基本信息、本体构成、空间坐标、图纸资料等逐项核查,发现问题现场交流、举一反三、即时整改,减少了数据流转环节,形成“发现问题—集中讨论—统一标准—立即修正”的高效闭环,确保审核标准统一和问题整改高效,切实提高全省普查数据审核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集中审核工作结束后,省级专家指导组和部分县(市、区)业务骨干对普查数据进行交叉互检。交叉互检是加强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针对互检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现场交流、信息反馈、共同研究等形式,及时形成整改意见,指导各地修改完善。这种方式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式,相互借鉴学习,更容易发现本地审核人员可能忽视的“习惯性”错误或问题,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两种方式交替使用,互为补充,有效提升了数据审核的广度、深度和科学性。
(江西省四普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