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守正笃行 久久为功
——“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综述
日期:2025-10-16 作者:续红明、严小稚 字号:[ ]

时间刻度,亦是奋斗标尺。“十四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地方的协同推进下,广大文物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纵深推动革命文物工作夯基垒台、积厚成势、行稳致远。

9月28日至29日,国家文物局主办,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管理局)、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与会者交流分享保护抗战文物、讲好抗战故事、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工作体会,聚焦革命纪念馆高质量发展,研讨谋划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

立意高、参与广、内容实

面对当前革命文博热、红色旅游热持续升温,大众化、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的现状,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提出,统筹推进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是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他结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工作实践提出建议:“保护永远是第一位的”,呼吁建立常态化、专业化的大保护体系;强化科技赋能,创新展示传播,推动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革命旧址和纪念场馆应秉持开放共享心态,加强馆际合作,推动与教育、旅游、文创领域的深度融合。他同时提醒,科学技术应服务于内容表达和情感传递,避免“为技术而技术”,确保技术应用与革命旧址、纪念场馆庄重肃穆的氛围相得益彰。

军事文物是国家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并展示了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光辉历史。国防大学原中将政委吴杰明提出加强军事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研究。“目前全国与军事有关的纪念场馆数量庞大,已备案的相关纪念馆达257家。军事文物的收集和管理是其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薄弱环节。目前军事文物绝大多数保存在各级各类单位,也有一些散落在民间。因此,急需在国家文物行政部门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准确摸清底数,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红色资源。”为此,他提出建议:加强军事文物的联手保护和纪念场馆的一体化建设,夯实军事文物保护政策;加强历史文物的联合研究和系统性阐释,深入揭示历史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加强军事文物的联动宣传和衔接式教育培训,增强全社会对党史军史的深度了解。

本次论坛议题涵盖革命文物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多个维度,内容既包括政策解读与理论探讨,又有典型案例分析和实操经验交流。13位嘉宾作主旨发言,45位参会代表分组研讨,围绕“新时代革命文物系统性保护利用”“抗战文物研究保护展示”“讲好抗战故事 弘扬抗战精神”三个分论坛主题交流分享,提出建议。

本次论坛全面回顾了“十四五”时期革命文物工作成果,就“十五五”时期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强调坚持系统保护,推进整体展示;持续深化革命文物领域改革创新;坚持目标导向,高质量编制“十五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

抗战文物宣传传播创新拓展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馆长李宗远阐述了该馆在全国革命纪念馆体系建设中的定位、近年来的工作成效及未来规划。作为一座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殿堂,该馆成立4年来,已接待观众超500万人次,国际友人700多批次,社会影响广泛,成为对内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重要平台。今年推出“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等抗战主题系列展览,获得社会热烈反响。新征集抗战相关文物500余件(套),并系统收藏了本次纪念活动的重要见证物。

2025年,延安革命纪念馆紧扣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策划推出了多个引发广泛关注的专题展览。其中,与北京联合举办“改变世界的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视阈的中国抗战”展览,与香港爱国教育支援中心合作将延安抗战文物首次带到香港展出。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结合34年从业经历,讲述了将王唯真抗战手绘本等珍贵文物“迎回延安”的故事。正是这些文物及其背后鲜活的叙事,为全网观看量达4.86亿的《开学第一课》提供了“小切口、大出口”的生动素材,让伟大抗战精神实现了可感可触的共情传递。面对媒体传播新趋势,应“找准切口,优化叙事”,坚持“真理用真情讲、精神用故事讲”,通过创新叙事方式,提升伟大抗战精神阐释能力和国际传播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志东介绍了该馆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所实施的改扩建工程及主题展览成果。“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是一次系统性、全景式的历史呈现,通过起承转合的空间叙事与由暗到明的色彩设计,构建沉浸式观展体验,引导观众从“观看展览”走向“走进历史”。他认为,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开创新的历史;对胜利最好的庆祝,就是走向新的胜利。

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教授沈旸从理论构建与实践案例两方面,系统阐述了“事件性”作为革命文物保护与展示的核心线索及其现实意义。他认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不应仅停留在物质本体,更应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事件、叙事结构与精神价值,通过“从事件史到事件路径”的研究转向,实现对历史信息的完整链接与系统表达。当前革命文物保护仍面临“文物类型全覆盖难、本体展示度不高”等挑战。他呼吁,未来应进一步强化“事件性”价值认知,推动保护工作从单一本体保护向“叙事系统完整性”保护转变,通过空间序列重塑、历史环境调控与多维度展示策略,推动革命文物在新时代真正活起来,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陈郭华围绕建强协同研究中心、打造精品“同一课堂”、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三方面作主旨发言。他表示,协同研究中心应强化理论溯源与阐释能力,服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推动跨学科深度融合,提升研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创新性;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牵引,增强服务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部社科司将一如既往支持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积极推动“同一堂课”和“大思政课”创新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以“守正创新担使命,红色基因育新人”为题,分享了该校推动课程思政教育与革命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作为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陕北公学的延续,中国人民大学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己任。打造“革命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等品牌金课项目,联合全国20余家革命纪念馆,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让不同学段青少年共学、共思、共悟、共进。充分发挥家书博物馆等特色资源优势,以抗战家书等鲜活史料滋养新一代青年。共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文化遗产创新研究院等跨学科平台,深化理论研究与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革命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推出“延安十三年”中英双语展览,培养多语种学生讲解员队伍,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古物古迹办事处总文物主任萧丽娟介绍了香港文物探知馆和屏山邓族文物馆。她提到,该办事处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对历史建筑的评级与保护。截至今年8月,香港共有1252座已评级的历史建筑、136项法定古迹,约400座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也有和抗日东江纵队有关的历史建筑。办事处还策划“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文物展览,在南京、广安、常德等地巡回展出,共同弘扬家国情怀,深化内地与香港的文化历史连接。

抗战14年间,澳门虽未被日军占领,但从未远离抗战烽火,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各界以救亡宣传、募捐筹款、秘密营救、掩护志士、支援前线等方式积极参与全民族抗战。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副局长蔡健龙表示,澳门从未缺席,始终以实际行动参与支援祖国抗战。当地抗战纪念设施与遗址有叶挺将军故居、冼星海纪念馆、镜湖历史纪念馆等,系统展示相关文物与历史。澳门特区与社会团体重视利用革命文物资源持续举办青年爱国教育、历史展览、文化导赏等活动,系统化讲好澳门的抗战故事、爱国故事。

探索系统性保护利用新路径

福建作为革命老区,拥有“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以“发挥三多优势,讲好抗战故事”为题,系统阐述了福建省依托独特红色资源,深化抗战历史叙事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实践与规划。全省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831处、可移动革命文物14.3万余件(套),为讲好抗战故事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形成“匠心保护、潜心挖掘、精心利用、用心传播、丹心教化”“五位一体”工作体系,举办红色文化高端论坛,推出“永不磨灭的记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文献展”等,系统梳理并弘扬叶飞、杨成武等闽籍将领,南洋华侨机工队、女英雄李林等抗战事迹,全面展现福建作为“东南壁垒”的历史贡献。

黑龙江是东北抗联的主要根据地,抗联11个军中有“9个半”军在此诞生和战斗。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局长何大为表示,加强抗联文物保护利用,是全省文物战线光荣的政治任务和职责使命。近年来,黑龙江省坚持系统谋划,推动抗联文物保护利用。省文化和旅游厅牵头编制《东北抗日联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开展专项立法调研,以及公布革命文物名录。协调推动文物保护发掘,争取资金用于五大连池朝阳山、汤原亮子河等重点遗址保护,实施鸡冠山密营遗址群考古勘探、保护规划等项目,推动跨省协同保护。强化抗联文物展示利用。完成全省400余处抗联遗址踏查,建立了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和长效监管机制。

湖南省文物局局长姜猛说,湖南作为红色热土,始终坚持以系统性保护为基础,筑牢根基,系统提升革命文物保护水平,构建全方位保护体系。通过摸清家底、健全名录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增省级革命文物129处,增幅达40%;聚焦重点,实施精准保护,共实施330项保护工程,重点推进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重大项目的修缮与连片保护,全面提升文物保存状态和抗风险能力。“十五五”将围绕深化系统性整合、促进创新性发展、夯实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发力。

与会者认为,革命文物工作正面临宝贵的发展机遇,更应坚定信心、凝聚力量、顺势而上、勇担使命,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蓝图,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再上新台阶。

(续红明、严小稚)

责任编辑:赵军慧
分享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