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江苏机制创新激发博物馆内生动力 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
日期:2025-10-14 作者:于新海 字号:[ ]

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进一步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2024年9月,江苏省文物局联合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4部门制定印发《关于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将延长开放服务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等工作成效纳入绩效激励范围。政策实施一年来,江苏省13设区市陆续跟进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更多博物馆不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江苏省文博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江苏省文物局“机制创新激发博物馆内生动力 持续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获评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南京博物院延时开放现场

数字赋能 精品展览讲好文物故事

南京博物院所藏《坤舆万国全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宫廷中的彩色摹绘本,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受展厅条件限制,展出时观众很难近距离观赏,无法体会其精妙,而且纸质藏品每次展出后都要进入一段时间的“休眠期”。为解决这一问题,7月10日,南京博物院以该文物为背景全新打造的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正式开放,展览通过720度全景沉浸式、4K超清画质、大空间交互的VR形式,带领观众亲历坤舆万国全图绘制的时刻。

《关于推动省直博物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价值内涵,创意策划彰显江苏地域文化特色、中华文化精神的原创性主题展览,并支持博物馆利用新技术打造高品质数字展览。

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江苏展览品牌,助力构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展示传播体系,江苏各地博物馆持续探索,尤其在科技赋能方面,从虚拟技术“复活”消失的古塔,到通过AI解码尘封的遗址;从VR大空间沉浸展带领观众走近文物,到博物馆内的游戏化LBE互动展……用源源不断的精品展览,生动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创新供给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江苏省2024年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江苏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1.39亿人次,其中接待外地观众8691.31万人次,占比达62.5%,热门博物馆预约难、参观难,中小博物馆发展潜力巨大。

“家门口看大展”淮安站观众在观展

江苏省文物行政部门于2024年策划推出了“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以“珍贵文物+数字展+文创艺术”相结合的形式,统筹整合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江苏省内三家头部场馆数字化优秀成果及部分珍贵文物等优质资源,送至区(县)级博物馆。

南京市博物馆观众参观“一杯江南——藏在杯中的三城三味”特展现场

与此同时,“环省行”活动展览之外的社教课程和互动体验活动,同样吸引着不同年龄层的观众踊跃参与,各地博物馆纷纷以展览举办为契机,推出一系列研学实践、文创设计等互动项目,活动参与人次持续攀升。截至7月20日,“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活动完成全省13站巡展,共接待观众209.7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1.2万人次。

延长链条 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潜力

在讲好文物故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同时,“博物馆热”也成了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的重要引擎。江苏各地博物馆也纷纷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开发文创产品、打造研学课堂等方式,服务更多观众,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增长,进一步延长文旅消费链条,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盘蛇绘彩 灵韵天成”手作专场活动

 

小朋友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观摩非遗作品制作

2025年以来,南京博物院借势“苏超”赛事,对非南京户籍的球迷实行凭赛事门票免预约进入南京博物院参观,打造“观赛+看展”的新模式;连云港市博物馆策划推出了“博物馆之夜”活动,通过手作工坊、国乐快闪、秘境寻宝以及NPC互动等形式丰富观众体验;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打造戏曲咖啡市集,延长游客在昆山的停留时间……

国庆中秋假期,江苏全省备案博物馆(纪念馆)共接待观众724.04万人次、同比增长13.58%,全省有89家备案博物馆延时开放,其中40家推出主题夜游夜演活动。南京博物院“盛世华彩·乐享南博”、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夜游运博·千年流光”等特色系列活动成为亲子与文化爱好者热门打卡项目。

江苏各地博物馆持续发力,从馆内馆外同步发力,持续优化博物馆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推动文物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物焕发时代光彩,使传统文化绽放新的活力。

(于新海)

责任编辑:赵军慧
分享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