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信息
视力保护色:
千年阳关 盛世回响——敦煌阳关遗址保护利用二十年掠影
日期:2024-06-07 作者:石明秀 字号:[ ]

端午节近,敦煌天朗气清,到处姹紫嫣红,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爬过墩墩山烽燧洒向阳关边塞绿洲,一辆满载游客的大巴迎着朝阳向戈壁大漠的阳关旅游公路欢快驶去。

此时,甘肃敦煌阳关博物馆公共教育团队已经整装列队,精心准备好了《阳关壮别》《烽火传递》《修筑长城》等研学课程。票务、安检及后勤保障团队也同步到岗。年轻的阳关文博工作者朝气蓬勃,热情以待,一切有条不紊,温馨周到。

附近的阳关人家民宿早早洒扫庭院,准备开门迎客。

山下龙勒村的吴大妈也骑着她的干果售卖车来到了阳关景区旁的集市。车上满载着李广杏干、无核白葡萄干等阳关特产。得益于阳关遗址保护利用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文化遗产地作为旅游目的地,为周围地区创造不少经济效益。

作为丝绸之路上一处独特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景观,阳关遗址及其赋存的绿洲水系、生物多样性,既是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重要的保障,也是当地居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但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唯有墩墩山烽燧耸立于山巅,以傲岸的风骨孤零零地守护着丝路雄关的千年记忆。

考虑到资金不足等因素导致发展受限,当时的敦煌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引入社会资金参与阳关遗址保护利用,民营阳关博物馆应运而生。二十年长期耕耘,二十年砥砺奋进,总投资近1.2亿元,如今的阳关博物馆,已是一座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集博物、展示、宣教、文保、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遗址博物馆。

这期间,当地文物保护机构同阳关博物馆通力合作,文物保护管理利用设施,围栏、安防、标识、导览从无到有;价值研究循序渐进,先后结集出版《敦煌诗选》《敦煌文选》《阳关·阳关博物馆文物图录》《诗与远方·如梦敦煌——全国敦煌诗文征选活动优秀作品集》;整合多方资源,举办“朝圣敦煌·寻梦阳关”影像丝绸之路摄影大展、“诗与远方·如梦敦煌”诗朗诵文艺晚会、“盛世敦煌 诗韵阳关”戈壁音乐晚会等活动,打造龙勒山脚下的文化地标。

近年来,敦煌市文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挖掘阳关遗址的多重价值,创新阐释展示手段,以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雪山为城,青海为池,鸣沙为环,党河为带;前阳关后玉门,控伊西而制漠北,全陕之咽喉,极边之锁钥。”千年前,这座雄关见证了丝路开拓的苍凉和悲壮,千年后的今天,敦煌阳关正乘着“一带一路”的春风续写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友谊诗篇,阳关内外故人多。

(石明秀)

责任编辑:杨亚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