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言之有“物”】气清景明 物寄追思
日期:2024-04-04 作者:储佩君 字号:[ ]

【编者按】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

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慎终追远 

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 

又逢清明节 

祭扫先人之墓 

共饮一杯清酒 

寄托追思之意


【清明对酒共天涯】


春秋 晋公盘 山西博物院藏


清明墓祭源自寒食

重耳流亡十九年

介子推始终不离不弃

重耳励精图治 终一代名君晋文公

而介子推不求利禄 归隐绵山

晋文公为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

介子推坚决不出山 终被火焚而死

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

葬介子推于绵山 修祠立庙

并于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 以寄哀思

寒食节由此而来


唐 长沙窑青釉褐彩“寒食元无火”瓷壶 长沙博物馆藏


寒食元无火 青松自有烟 

鸟啼新上柳 人拜古坟前 

 这是题在长沙窑瓷瓶上的古诗 

寒食节那天禁烟

但青松雾霭似轻烟

祭拜者在先人坟前插上一枝新柳

遥寄弥漫心底的哀思


清 青花缠枝花卉五供器 福建民俗博物馆藏


又是一年清明时

现世的人与冥世的灵魂在这一刻相连

五供是专用于祭祀的一组礼器

香炉 烛台 花觚

为离去的先人供奉一捧追思

祈愿袅袅的香烟穿透凡尘

缭绕到先人身边

仿若当年承欢膝下


宋 《寒食帖》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雨萧索 易生愁绪

寒食节又为这时节添上浓浓哀思

在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

他在绵绵春雨中

感叹君门深远 家坟万里

哀叹自己的穷途末路和迷茫人生

然而东坡终是豁达之人

就在同一个春天

他又写下了“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人世无常 他豁然笑之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清明融合了寒食节和上巳节

成为浸润深厚文化的传统节日

而它本身

则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是莺飞草长 万物皆显的春光时令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汉 漆栻盘 甘肃省博物馆藏


观斗转星移而取其道

观万物生发而知其意

《淮南子·天文训》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时令至此 天地清澄 阳气和韶 惠风习习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的汉代栻盘

上为圆形天盘 象征“天圆”

下为方形地盘 象征“地方”

天盘可旋 为天纲

地盘固定 为地辰

北斗在星空中划出时令 

辨方正位 授时安民 


清 粉彩杏林春燕纹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明时节 春和景明

桃杏灼灼 梨花淡白

一瓶之上 粉彩艳丽而清逸

翠竹迎风 杏枝横斜

双燕栖息于杏花枝间

一只叼食 一只回首翘望

一派春回大地 生机盎然之色


唐 “大圣遗音”琴 故宫博物院藏


清明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 

开满紫花的桐树

其树干是古代制作乐器的首选 

《新论•琴道》记载:

“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 

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此琴琴面为桐木斫 

琴池上方刻草书“大圣遗音”  

刻隶书铭文

“巨壑迎秋 寒江印月 万籁悠悠 孤桐飒裂”

千年古琴 扣之清脆 古韵犹存


清 景德镇窑粉彩鹌鹑盒 上海博物馆藏


二候田鼠化为鴽(rú)

鴽是如鹌鹑之类的小鸟

清明节令至

喜阴的田鼠躲起来

取而代之的是欢快鸣叫的小鸟

鹌鹑是匠人偏爱的题材

音同“安淳” 

寓意社会安定 风俗淳朴 

这件景德镇粉彩鹌鹑盒

惟妙惟肖 生动可爱


商 “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刻辞卜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 新雨后的天空开始出现彩虹

这一绚烂景象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祖先的关注

甲骨刻辞中“有出虹自北,饮于河”

记录了武丁年间商人眼中见到的虹

商人敬天 畏天 祭天 告天 

在甲骨灼开的裂纹中一次次与天沟通

领悟天道规则


春和景明 惠风和畅

正是邀约友人 

出门踏青好时节

游春 蹴鞠 

打秋千 放纸鸢

簪柳戴花 曲水流觞

古人从不曾负了这韶光春色

直至日暮笙歌收拾去

才将万株杨柳属流莺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隋 展子虔《游春图》 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画家的工笔雕琢之下

千年前那些春和景明的日子被记录下来

人们走进青山绿水、花团锦簇的胜境

或盛装出行 策马踏青 

或闲庭信步 驻足流连

或乘舟荡漾 乐而忘返

昔日长安风和日丽的春光

仿佛掠过时光

蹁跹而来


宋 足球纹铜镜 湖南博物院藏


蹴鞠 又名蹴球 盛行于唐宋

宋人最喜蹴鞠 

上至官家 下至瓦舍

无论男女老少

这项运动广受欢迎

在奔跑和拼抢中

展示着蓬蓬勃勃的春日朝气

“寒食蹴鞠”更是当时的民俗活动之一


清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杨柳荡千》 故宫博物院藏


东风二月拂人和 

高架秋千红袖多

五色衣裳耀明锦 

采云相映掠空过

看那杨柳舞于春风 

杏花映于春水

秋千架上 女子的身姿轻盈如燕

旧时清明又称“秋千节”

可见打秋千风俗之盛

秋千带着人们的希冀 越飞越高

祓除百病 欣欣向荣


清 《十二月月令图之三月》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纸制鲇鱼风筝 故宫博物院藏


在古人眼中

春日阳气上升 春风自下而上

纸鸢因之而起

清明墓祭 人们纷出四郊

在祭扫之后于坟前施放风筝

放到高空剪断风筝线 

使之随风飘去

仿佛是向天上的亲人寄去一封家书

同时祓除灾病 祈求平安

清明时节 纸鸢纷飞 遥寄相思


唐 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 故宫博物院藏


永和九年上巳之日

王羲之与友人趁着春光

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

曲水流觞 吟诗作赋

是日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文人们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游目骋怀 尽叙胸臆

天地之韵铺于纸上

留下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在万物复苏的时节缅怀生命

是先人不可言说的智慧

在一件件文物中

读懂古人在清明时节的

哀恸与追思 

释怀与豁然

在盎然的春意间暂停

直面蓬勃的新生和死亡

感悟生命的传承和真谛

(储佩君)

责任编辑:杨亚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