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讲好中国故事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日期:2024-02-06 作者:杨亚鹏 字号:[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成立、多个政府间文化遗产协议签订、7根流失百年圆明园石柱回归、文物援外联合考古取得新进展、内地与港澳台合作进一步加深……

2023年,国家文物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立足文物资源优势,在服务元首外交、擦亮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讲好中国文化遗产故事、促进双边多边文化交流合作、持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成果丰硕。

服务大局 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迎来新格局

一年来,国家文物局秉持开放包容理念,积极深化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全面开展文化遗产外交,在配合元首外交、国家重大外事活动和落实外交成果工作中迈出铿锵步伐。

4月25日,古都西安,在22个亚洲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3个文化遗产国际组织的150位代表的见证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开启新篇章。发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启动亚洲文化遗产基金,成立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作为我国主导创建的首个文化遗产领域国际组织,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是目前亚洲区域内唯一一个文化遗产专门性国际组织。

举办“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开展海上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工作、实施中国—沙特塞林港联合考古项目……国家文物局工作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

习近平主席见证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政府间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中美关于防止中国文物非法入境美国政府间谅解备忘录第三次续签。与我国签署关于防止中国文物非法进出境政府间协定的国家达27个,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动内容。 

持续深化与多个文化遗产大国和文明古国在协议商签、联合考古、世界遗产、水下考古、博物馆交流、人员培训、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等领域深度合作。 

积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首次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缔约国大会副主席国,在防止文化财产非法进出境、气候变化与遗产保护、跨国联合申遗等重大事项当中,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实践、中国方案。

落实元首外交成果,举办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交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经验,探讨更多遗产地结好;举办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联合国际力量,凝聚保护共识;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遗产的未来”主题边会,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促进各国对话、交流与合作。

展现担当 擦亮中国文物交流“金名片”

一年来,国家文物局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物交流合作,在文物援外项目、中外联合考古和展览交流等方面展现中国担当,发挥好文物“金名片”作用,讲好中国文物故事。

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各国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文物援外推动中国文物保护更好地“走出去”。中国文物代表团到访埃及、沙特、阿联酋、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凿空后疫情时代“文化丝路”,推进中沙塞林港、中埃孟图神庙等既有合作。扎实推进中国-柬埔寨政府吴哥古迹遗址保护工作,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我国文物工作者赴柬埔寨开展吴哥古迹王宫遗址保护修复工作。履行柏威夏寺国际协调委员会主席国职责,参加吴哥古迹国际保护协调委员会技术大会等工作。

推进多个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推动埃及扩大两国联合考古规模,启动设立中埃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与南非开展“巴顿号”沉船水下考古合作,与伊朗开展“波斯之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中突联合考古队启动突尼斯本·阿鲁斯森林遗址2023年度考古发掘,这是中国和突尼斯首次进行联合考古行动。中国和肯尼亚组成联合考古队,在博高利亚湖遗址发现一处距今约40万至20万年石器地点。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物化载体,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大图景中交融互鉴,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华。

“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在北京举办,汇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国84件(组)精美文物,讲述古代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展示中外文物工作者协力保护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时代风采。

国家文物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指导的“何以文明”大展,以沉浸式、数字化方式,走进联合国总部、英国、埃及、肯尼亚、秘鲁、日本等8个国家、地区进行巡展,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源头活水。

持续发力 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国家文物局扩展深化国际合作,发挥部际协调机制重要作用,积极推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其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牵动国人心弦的当属7根圆明园石柱回归。

历经百年辗转,十年努力,总重超过2.6吨的7根圆明园石柱最终回归故里,成为继马首铜像后,又一批回归原属地的圆明园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国家文物局指导举办圆明园石柱回归展,让观众了解圆明园石柱远离故土、颠沛流离、重回故里的历程。

北朝至唐代围屏石榻、古生物化石……国家文物局与相关驻外机构密切协作,在外国职能部门配合下,全年实现流失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6国55件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高度重视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相关工作,广泛参与文化遗产国际治理并作出贡献。举办2023年“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国际日”中国主场论坛,以“我们在行动”为主题,重点探讨当前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同心合力、和衷共济更好开展打击非法贩运文化财产的工作理念和路径。

共护文脉 铺就与港澳台同胞交流的连心桥

一年来,国家文物局持续用文物激活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记忆,讲述内地与港澳台同胞共同的民族情怀,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守护好中华文明。

首届港澳防止文物非法贩运能力建设研修班在西安举办,港澳文物与执法部门50余位学员参加为期5天的培训,共防文物非法贩运,共护祖国文物安全。内地与港澳合作举办“同一屋檐下:岭南传统建筑源流与艺术”展览及配套讲座、学术研讨,讲述内地与港澳一脉相承的文化根源,展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合作的新成果。“血浓于水——香港历史建筑中的家国情”图片展在南京开幕,以香港法定古迹和历史建筑为主线,与内地观众重温香港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历史,汲取团结一致、携手奋进的精神力量。在四川举办第五届内地与港澳中学生文化遗产暑期课堂,促进内地与港澳中学生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

举办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以“水下考古: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围绕水下考古发现、水下考古技术、出水文物保护、水下考古博物馆建设及水下考古专业人才培养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为两岸学者提供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的平台。第八届中华文化遗产研习营在山西开营,20名台湾教师、学者探寻历史来源,增强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丝路光华——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开幕,开启与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第三个“五年合作计划”,让台湾同胞重温丝绸之路的永恒魅力,感受大陆同胞传递来的中华历史之音、文化之美与同胞之谊,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敦煌石窟的保护与修复专题讲座、敦煌壁画临摹体验、敦煌奇妙夜表演等活动吸引大量台胞参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24年,国家文物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一带一路”文物交流合作、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等走深走实,健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体系,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杨亚鹏)

责任编辑:杨亚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