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两会 关注文博 > 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专访 | 班果委员:共同推动青海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青海是中原通往南亚、西亚的重要廊道,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节点,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承担了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支点性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班果介绍,青海文物考古工作对研究我国多民族统一历史进程及东西文化交流融合都有重要价值,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班果介绍,青海已发现旧石器时代至清代遗址和遗迹6400余处。考古证据表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在青海活动。新石器时代,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出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较发达的旱地农业,农业人群开始大规模定居青藏高原,创造出宗日文化,为本地古代先民进入文明时代奠定重要基础;青铜时代,畜牧、游牧业在青海得到较大发展,省内以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河湟史前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承担了早期东西文化交流支点性作用;汉唐时期,青海地区成为汉羌交融、唐蕃互动、丝绸之路东西文化对话的关键枢纽,为研究吐蕃时期热水地区葬制葬俗、唐朝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文化史等提供了重要材料。

班果建议,对三项考古和研究项目给予支持。在青藏高原东部北部开展史前人群流变与文化发展研究,在河湟地区、环青海湖地区、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青南高原等区域开展高密度区域调查,对各区域内重要先秦遗址进行适度考古发掘。在聚落考古理论指导下,针对青海史前文化遗存开展集古环境、动植物、人类学、古DNA、制陶工艺等为一体的综合研究。支持青海地区汉至宋元时期区域文化与多民族交融的考古学研究,以河湟汉晋墓葬群、都兰热水墓群、环青海湖城址群为基础,以丝绸之路“青海道”、唐蕃古道为线索,以古道沿线古城址、古墓葬、古烽燧、古建筑、岩画石刻、摩崖造像等遗存为抓手,理清青海边疆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脉络。以建设长城、长江、黄河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推动沿线考古和文物资源的梳理、研究和保护,加大考古成果创造性转化。推进热水墓群、喇家遗址、宗日遗址等大遗址研究、保护与利用工程,加快推进宗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作,打造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标识,让文物活起来。

在加强考古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班果建议,考古领军人才、考古青年英才和考古科研骨干多来青海开展工作,助力青海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加大对考古研究人员、专门技术人员、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逐步稳定、壮大人才队伍。以联合申报、跨省跨学科合作等方式申请课题,结合考古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黄河文化遗址公园等项目,实施相关重大课题研究,推动形成以青海省考古机构为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国内知名考古机构密切合作交流的考古课题研究模式。

(徐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