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兰溪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深入实施“千万工程”中,持续迭代诸葛村“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文保员”文保做法并全市推广,蹚出一条“人人都是受益者”的古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深度融合、与乡村振兴美美与共、与村民富裕高频共振的发展之路。截至2023年9月底,兰溪21个古村落累计抢修古建筑14万余平方米,集体经济平均收入从2003年的19.9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232万元。
人人都是文保员,找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平衡点。按照“存古、复古、用古、兴古”工作思路,坚持以活化利用为导向开展古村落保护,促进古村落保护发展良性互动。一是综合治理依法保护。注重群众学法遵法为先,规划引领保护为要,建立健全“1+3+N”的全民保护工作机制,构建“城—镇—村—民”四级保护体系,强化“人人都是文保员”的法治自觉。如将文物保护法写入村规民约,利用村民大会、党员大会、老年协会等活动进行普法教育;组建51支558人的“百姓护宝团”,对该市2231处古建筑全覆盖挂牌保护。二是凝聚力量多元保护。按照“谁投资谁受益,产权不变、有偿使用”的原则,探索古建筑使用权转让和投入退出新路径,鼓励国企、社会资本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采取协商收购产权、补助维修经费、收取押金、民居强制抢修等保护措施,向社会公开招募文物认养使用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开发和保护。2022年以中央4500万元补助奖金成功撬动资本2.3亿元,培育出畲乡厚伦方村、李渔故里夏李村、多彩洋港村等一批特色村落。三是数字赋能智慧保护。推动文物管理与现代科技密切融合,以诸葛、芝堰为试点,构建“不可移动文物智慧管理一件事”应用场景,打造文物保护“线上可视—动态监测—自动预警—巡查指派—线上反馈—审核归档”全闭环监管流程,实现对火灾、倒塌等紧急事件快速响应。平台覆盖全市135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累计发布监测预警5903条,确认隐患2145处,整改隐患2102处,整改率达98%。
人人都是股东,构建集体与个人互利双赢共同体。在发展上突出“村”“民”互利双赢和红利共享,进一步激发参与古村落保护的内生动力。一是资源创收做大蛋糕。出台《兰溪市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扶持办法》,每年安排500余万元资金,引导和促进古宅民宿、研学旅游、文化商品、地方特产和服务餐饮等文旅产业发展。如诸葛村注册成立诸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实现“村委会统筹—旅游公司管理—村民参与”的全新模式发展旅游业,景区门票收入从1995年的2万多元增加到2000多万元,村集体账面资产也从1995年的不足百万元增加到1.5亿元。二是入股分红全民得利。依托“文保所指导—村委会统筹—村民入股—旅游公司运营”古村经营模式,实现村民入股开公司“变股金”,房屋经营权流转“获租金”,在家就业“挣薪金”,农家乐民宿商店“得现金”。如诸葛村村民免费享受农村养老、医保等福利待遇,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享受村集体300多元的生活补贴,对考上高中、大专的学生给予1000-4000元的奖学金奖励。三是业态培植激活动力。基于“一村一品”理念,通过“古村落+研学体验、美食小吃、文创周边”等模式,实现产业集聚、客流提升。如游埠镇挖掘“江南民俗活化石”的早茶文化,打造江南美食一条街,村民自发开设美食摊位500多个、餐饮民宿100多家等,2022年实现经营性收入2亿元。
人人都是受益者,点燃文旅强村富民共富新引擎。牢固树立全域旅游一盘棋思想,全体参与、多业态发展才能实现强村富民。一是文化富民美美与共。以21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点,结合当地历史沿革、文化习俗、农旅资源等特色,通过举办民俗活动、展示传统技艺、开展非遗研学等方式,让古村落唤起文化富民重任。如渡渎村依据理学特色打造教育研学基地,有力推动文物古玩的发展,2022年实现非遗产品交易额3000多万元。二是风貌带动乡村振兴。在21个古村落基础上,沿兰江、游诸线、甘溪和金华北山,构建起水韵兰江、奇韵游诸、神韵甘溪、丰韵云溪等四条风情线,打造云谷康养、游诸人文、江南田园、越龙度假四大旅游片区,做好古镇古村共建共享文章。2022年共带动乡村休闲旅游5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2亿元。三是产业联动共富共享。依托产业资源相融,探索古村落跨域联动、连片开发,有力推动古村落活化利用向产业化发展。如诸葛镇联合产业相融的周边县市古镇古村,以古村落资源和浙江省内最大莲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签订产业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全力打造“明清古韵 浙硒莲盟”县域风貌区。2022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890元,同比增长8%。
(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