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首届文物考古研学大会在河南新郑召开。全国文旅、文博单位代表,教育系统代表,以及研学机构代表等300多位同仁齐聚新郑,共同分享文物考古研学收获与经验,共谋文物考古研学发展新未来。本次会议由中国文物报社、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人民政府、郑州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承办。会上发布了《跟着国宝去研学——开展文化遗产研学推广行动的郑州倡议》。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战营,国家文物局考古司、中国文物报社、河南省文物局及郑州市和新郑市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
河南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文物考古研学潜力无限、大有可为。”河南省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当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考古研究成果阐释利用、文物考古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为文物考古研学的深入实践和精细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本次大会不仅是思想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也将为文物考古研学的模式创新和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河南省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文物考古研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河南的考古研学起步较早,并实现了从博物馆研学到以考古遗址公园研学为核心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随着丰硕的考古研究新成果的出现,文物考古研学也在不断迭代优化。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人介绍,“从研学建设进程上看,河南文物考古研学从双向互动到多元参与,从博物馆陈展发展到考古夏令营、考古探险活动、考古展览、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研学旅行等多种创新性形式,文物考古研学实践活动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趋势。”
会上,中国文物报社负责人宣布首届全国文化遗产研学十佳案例和十佳线路遴选推介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山西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学者进行主题演讲、案例分享。
发言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介绍各地在文物考古研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内容涉及体制机制创新、趣味考古新体验、多样化研学资源开发、研学课程体系建设、馆校合作实践、考古研学与乡村振兴等,展示具有创新示范意义的优秀案例,共同探讨文物考古研学的发展路径与未来,探寻古代文明与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融合。
(张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