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博物馆里过大年 品味文化新年俗
日期:2023-01-31 作者:崔波 字号:[ ]

兔年春节小长假,在国家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后的首个团圆年里,更多民众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体验非遗,感受文化年味,为新年“文化出游”增添新路径。

古遗址和新春烟火气和谐交织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兔年新春装饰将这里布置得分外热闹,年味浓浓。在冬日温暖的下午,来自天津武清的赵俊哲,这个刚满20岁的小伙子走进熙熙攘攘的遗址公园,特意来参观教科书中的大水法。

春节期间,圆明园遗址公园每天免费提供3万张门票,同时举办新春游园活动,让新春烟火气和古遗址和谐交织,韵味无穷。

三糖(吹糖人、糖画、糖葫芦)、茶汤、风车、皮影是新春游园的标志。老百姓过年就是奔着高兴、传统和满足感去的。在中国红的货架旁,中国结下,招幌边,人们排起了长队,要一个玉兔的糖画,一个葫芦的糖人,一个呼啦啦的风车。在福海晶晶亮的冰场,身着八旗士兵服装的表演者正演绎着绵延百年的清代皇家“冰嬉”盛景。

位于西洋楼遗址区的“劫灰飞尽 笃行致远”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厅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有老幼携同的亲子家庭,也有旅行社开年旅游的积极参与者。在遗址区,大学生小王一家人早早地来到这里参观。“我和大家一样对遗址焚毁前后的对比图片看得时间最长也最感慨。”不少人拿出手机,对历史文字信息拍照、诵读。

入宝刹逛艺博观吉物咏新春

这里曾贮藏经典、高悬巨钟,这里曾见证明清之盛衰,历经沧桑的万寿寺如今作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大年初四一大早,来自四川自贡的王冉然来到位于北京古长河岸边的艺博游览。他感叹:“祖宗遗存,我们应倍加珍惜,文化传统更要世代传承。”

在这个修葺五年刚重张的博物馆吉寿文物专题展展厅内,记者看到,不少观众前来参观打卡。在吉祥字牌和灯笼组成的吉寿用语互动装置下,老年朋友们边诵读、边拍照,为新年祈福。

踱步书法艺术展区,在观摩书法精品后,对于能上手书写,很多观众跃跃欲试,竟出现一人书写,几人观摩,轮流上阵的火热场面。

年节中,博物馆里祈福又祈寿的吉庆文化倍受大家喜爱,不仅是年轻人,很多老年人也走进文创展卖店精心挑选,把吉庆文化带回家。


观众选购吉庆文创产品


探寻“北京人”起源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遗址博物馆与之相邻。正月初三,在春节最冷的一天,记者驱车50公里,赶赴周口店村,探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和古人类学圣地。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50万年到20万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的建筑以“北京人”石器为造型,充满代入感。展示内容为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古动物和文化遗物。

天气的冷冽挡不住人们访古寻幽。“快看,山顶洞人是在这儿发现的”,来自浙江的大山一家五口中有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兴趣盎然地“探秘”着十几个遗址发现点。参观的人群中,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占比不少。穿着红袄、戴着红帽子的大妈仔细观看展柜中的洞熊骨架,坐在轮椅上的大伯被家人推着,在远古人类的化石前慢慢鉴赏……在《中国更新世主要人类化石分布图》前停留了很长时间的理工科大学生小蓝告诉记者,远古的人类乃至动物化石带给了当代人很多想象纬度和思考的空间。

“北京人”头盖骨、山顶洞人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也是全世界人民巨大的科学财富。来自日本的四口之家,驻足于“北京人”化石丢失展区,仔细听着讲解,口中不停表示“惋惜”与“遗憾”。

博物馆里过大年,文化味新年俗

传统的新春佳节,蕴含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愿景。2019年以来,国家文物局连续三年组织全国博物馆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得到了各博物馆积极响应。

随着文物保护力度增大,新时代十年,博物馆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到博物馆去”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全国现有备案博物馆也由十年前的3866家增加到6183家,博物馆正逐步走向社会文化舞台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博物馆正是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积极践行者。

喜迎癸卯新春,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家文物局的筹划组织下,有900余家博物馆策划推出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展览和活动2200余个。其中,生肖主题系列展览和活动300余个,让公众更好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结合当地民俗文化、传统工艺和馆藏文物特点,推出特色鲜明、风格浓郁的民风民俗体验活动,带领观众感知文物的丰厚内涵。丰富多样的展教活动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社会各界的欢迎认可。这背后是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是博物馆的有效安排,是工作人员“祥和有我”“逆行作息”的奉献意识,才能圆圆满满、红红火火地“博物馆里过大年”,敞开大门说——“欢迎”!

(崔波)

责任编辑:杨亚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