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要闻
视力保护色:
窥见中国考古人的寻根求真 《又见三星堆》播出
日期:2022-05-03 作者:李瑞 字号:[ ]

2019年,时隔30多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发掘重启,再次聚焦世界的目光。

时隔30多年,发掘技术与条件早已今非昔比。从发掘前的土壤环境监测到发掘现场建立考古方舱,在本轮发掘中,现场发掘和文物保护同步进行,相互协作,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文物埋藏环境的稳定。与发掘同步展开的多学科研究更是集合了来自国内近40家高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为复原三星堆的历史面貌带来更丰富的思考角度、更多元的技术路线。

为了能够完整呈现三星堆新发现六个祭祀坑的发掘、研究全过程,及时捕捉发掘进程中的生动细节,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又见三星堆》摄制组从发掘工作启动开始便长年驻扎广汉,伴随式记录这一重大考古事件。

历时三年,四川广播电视台策划制作的六集超高清考古纪录片《又见三星堆》于4月29日至5月4日每晚20:00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每晚21:20在四川卫视播出,全景呈现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的亮点、谜点、难点,展现一代代中国考古人上下求索、寻根求真的人文精神。



《又见三星堆》以独特视角,创新表达,分《重逢》《初见》《守护》《追寻》《重生》《不朽》六集,以发掘工作的递进式开展为线索,采用新技术手段,结合三维动画,客观展现田野考古、实验考古、科技考古深度合作新模式,客观梳理新时代考古工作新亮点、新高度和新价值。

“不同于其他以三星堆为题材的片子,《又见三星堆》并未将出土器物尤其是祭祀坑的出土器物作为故事的唯一主角,而是将视角聚焦于三星堆考古人,围绕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来讲述三星堆的故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在看片后说道。

片中涉及10余位人物,既有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传统考古人,也有文物保护、器物修复以及科技考古等方方面面的专业人士;有专家,有学者,也有技工和普通工作人员,还有尚在求学、将来准备去三星堆从事文博工作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在三星堆考古发掘期间的日常工作、心路历程、业余生活乃至喜怒哀乐,都是片子表现的重点。“通过这些不同专业考古人的日常工作,将田野发掘、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的考古发现全面地展示给了观众,这样的叙事方式,既生动又有趣,让人耳目一新。”雷雨说。

片中,金面具、巨型青铜面具、青铜顶尊跪坐人像、青铜扭头跪坐人像、青铜顶坛人像、青铜神坛等一些重点、热点的上新器物进行了很好地展示。本着“文物保护、科技考古与考古发掘同样重要”的理念,丝绸的发现与研究、象牙的保护、象牙锶同位素的提取、检测与分析、坑内灰烬的来源、成因、青铜器的修复、玉矿、铜矿的可能来源等也是片子表现的重点。“全方位、全过程、信息量大是《又见三星堆》的另一大亮点,涉及专业的相关术语也精准到位。”雷雨认为。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工作人员郭建波在此次发掘中肩负在新祭祀坑中寻找丝绸实物的工作。接到这项任务后,郭建波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了显微镜。一件微小的样品经过显微镜成百上千倍放大后,查看完毕往往需要花费数小时,他白天找,晚上找,不能放过一丝痕迹,而这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与毅力。2021年1月31号,星期日,大概两点过一点点。郭建波也迎来了重要时刻,他终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明确的经纬组织。

此次发现填补了古蜀时期丝绸考古的空白,从而实证了古蜀文明的辉煌,并且为三星堆祭祀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最重要的是,为古蜀文字和符号的发现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年轻的四川大学教授黎海超一直在推进着三星堆青铜器铸造矿料来源的课题研究。据他对1、2号坑的采样分析显示,青铜器铸造的原料并非本地原料。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范安川的团队也将开展针对象牙的实验与分析,原理和方法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唐自华的锶同位素比值示踪法基本相同。两家科研机构背靠背实验,是为了获得更加科学的研究数据。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文保专家发现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中铜锈呈现出了罕见的黄色,这种黄色的铜锈成分如何?是否会进一步劣化?从四川广汉到北京故宫,黄色铜锈之谜牵动了两地文保专家的心。

考古专业的研究生郭志成假期来到三星堆发掘现场实习,在父亲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郭汉中的言传身教下逐渐成长,从青涩新人到能够与父亲协力提取象牙,一个不平凡的暑假,让这个未来的考古人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应许之地。

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与真实的细节,展现了新时代考古人的精神风貌与人文气度,探寻考古工作的现世价值和时代意义。

“虽然《又见三星堆》的记录对象是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第二次考古发掘,但纪录片的导演们并未就事论事,而是将第二次发掘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以及出土器物放在其所依托的三星堆古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古蜀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大背景下,以考古人的视角为主轴来展开相关叙述,对三星堆遗址的核心——3.6平方公里的三星堆古城的格局、功能、营建过程和规划思想,以及这种独特的规划思想对中国后世都城可能产生的影响也做了重点阐释。”雷雨说,这样的表现手法避免了只讲祭祀坑可能带来的片面性、局限性,使祭祀坑、新发现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古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对于观众全面和系统地了解三星堆大有裨益。

(李瑞)

责任编辑:杨亚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