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新闻
视力保护色:
上海文物系统职工全力抗“疫”
日期:2022-05-13 作者:上海市文物局 字号:[ ]

3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上海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一场艰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国家文物局高度关注和关心上海疫情防控,向上海文物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发来慰问信,表达关心和关爱,给予信心和力量。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多次召开党组会议,传达贯彻决策部署,聚焦场馆安全、文物安全、藏品安全和人员安全,做好疫情防控。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援一线抗疫突击队

人民城市,人人守“沪”

上海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纷纷响应上海市委、市政府号召,参与社区网格化志愿服务。

下沉社区 暖人暖心

文物系统干部职工主动在自己所在小区、对口联系的社区、组织安排的最困难社区,承担起一线抗疫工作。

 下沉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的上博员工

“社区网格化筛查来得十分突然,对于几万人的社区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作为一名志愿服务者,既要遵守好疫情防控各项要求,也要挺身而出为他人服务。”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副主任龚玉武说。作为2021年度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的上海博物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馆党委号召,60多名党员干部参与社区人员排查、核酸检测、咨询接待、助老扶幼、生活保障等志愿服务工作。

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职工施泳峰

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研究馆员、上海市黄浦区政协委员施泳峰,第一时间向居住地居委会报到,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在小区里,时常能见他身穿“大白”服,挨家挨户通知居民下楼做核酸,并协助医护人员做好引导。他还提交《关于以楼栋志愿者缓解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建议》等社情民意信息,服务社区抗疫。

社会文物行业协会韩洁

上海市社会文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入党积极分子韩洁居住片区出现阳性患者,自3月24日起实施封控管理。3月25日,韩洁得知社区招募志愿者,立刻报名加入。她承担抗疫楼组长工作,积极做好居委会与居民的信息沟通,主动关心楼内2户独居老人,提前帮助打印核酸登记码,保障好生活物资。“我做的这些工作都是小事情,一切以服务好楼栋居民为主。”韩洁谦虚地说。

支援方舱 冲锋在先

疫情发生后,上海文物系统向最艰难的地方迅速集结,战“疫”冲锋。最艰苦的地方莫过于方舱和隔离点,他们组成一批批突击队,用心诠释服务大局的坚定、坚守和担当。

浦东新区文保所方舱

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区委宣传部(文体旅游局)组织包括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党总支书记、所长常建江及地文科负责人俞杰在内的8位同志与医疗、后勤等团队一起,负责浦东新区耀华二期方舱的运行管理,由常建江担任方舱点位长。4月15日,常建江带领团队正式进驻方舱,争分夺秒、紧密协作、昼夜奋战。4月17日,有着7000张床位的方舱顺利开舱。4月30日,耀华二期方舱转变为密接集中隔离点,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在此期间,方舱总计接收近3000名感染者。常建江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到最苦最累的地方,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绝不退缩。”

 松江区文旅局方舱

随着上海各个方舱医疗点、隔离点的建成和开舱,急需大批志愿者保障日常运行。松江区文旅局(文物局)由局领导带队,组织局系统51名同志组成志愿服务队,赶赴方舱医院开展志愿服务。奉贤区博物馆秩序维护部主管奚拯和办公室员工周浩楠第一时间报名支援,发挥文博人的应尽之力。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实地查看突击队工作

5月9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组建突击队,赴徐汇区密接隔离点支援一线抗疫。突击队首批队员由局系统10名优秀年轻干部组成,由局革命文物处副处长方亚担任突击队党支部副书记,全力支持和服务基层抗疫。

发力较劲 全力保供

落实民生保障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防疫物资运输线往往成为生命线,一大批文博干部每天在这条生命线上做着重复而不平凡的工作。

徐汇区文旅局搬运物资

“1278箱总重21吨的防护用品装满一辆21米长的货柜车,当天必须入库”,这是徐汇区文旅局(文物局)应急防疫物资保障工作日常。为全力保障区内防疫物资运输,徐汇区文旅局(文物局)由二级调研员范郴带队,土山湾博物馆、区图书馆、区非遗办等单位20多名同志组成保障组,负责搬运货物。平时装运书籍的小推车变身物资运输车,女同志推着小推车组成货物入库流水线,财务大姐做点货员清点入账……

 杨浦区文旅局清点物资

为解决宾旅馆住客食物短缺的实际困难,杨浦区文旅局(文物局)由党组书记徐佳牵头,每日摸排50间以下宾旅馆住客情况,汇总梳理重点物资短缺宾旅馆名单,为宾馆酒店提供社区团购、盒饭、电商平台预订等保供渠道。经全系统总动员,4月12日起向190家宾旅馆投送804次累计140666份应急救助食品、386件防疫物资,覆盖全区12个街道。在缺少专业物流条件的情况下,区文旅系统所有持有疫情防控应急车辆通行证的车辆,尽数出动,不分昼夜进行物资搬运、运输和分发,为宾旅馆住客保障托底。

值班值守,筑牢底线

疫情发生后,上海市各级文物部门和文博单位领导积极带头,驻守单位闭环管理开展值班值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时刻紧绷文物安全这根弦,重点围绕场馆安全、文物安全、藏品安全和人员安全,进一步加强安全巡查,对安全设施设备和电线电路安排专人排查。市、区、文博单位三级安全联动网络持续保持运转,切实将文物安全责任及强化措施落实到位。

上海博物馆值班值守中的文物视频点交

上海博物馆为保障全馆的安全与运维,自3月21日起组建了由保卫处、工程部、物业管理部、行政科、办公室、保管部、信息中心、综合服务部及第三方公司员工组成的81人闭环值守团队。3月21日至3月30日,由党委副书记、馆长杨志刚担任带队领导;3月31日起,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朱诚担任带队领导。经馆党委同意,4月2日成立值守团队临时党支部,保障了各项工作不断不乱。4月7日,针对刚刚结束展览从韩国首尔回到上海的一批馆藏漆器,按照文物存放环境缓冲及疫情防控要求,在周转库房静置14天后,采取“线上+线下”点交查验的方式,与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上海管理处相互配合,顺利完成开箱、点验、签收、入库工作。

豫园管理处人员在进行设备检查

豫园管理处组成由各部门参与的15人闭环驻守团队,成立临时党支部,3月27日起每天对豫园开展园林厅堂巡检、消防演练、环境消杀、园容保洁等工作,并通过线上会议形式汇报工作情况。

“艺”起前行,凝心聚力

疫情虽阻断了上海市民出行的脚步,但文博单位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一直在线。上海文物系统围绕“艺起前行”主题,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依托“乐游上海”总入口,150余家文博单位上线近450项“云观展”“学游M”“云赏国宝”“云游M”“云朗诵”等活动,并利用微信、微博、网站以及其他自媒体等渠道推送。据统计,3月以来,线上文博类活动总浏览量近480万人次。

上海博物馆线上活动海报

各单位除了通过“云观展”把热门线下资源“搬”到网上,还推出适合线上观看的精彩展示活动。上海博物馆推出展览直播“春暖花开,馆长带你云赏上博受赠文物展”,馆长解读捐赠人与上博之间的故事。此外,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的“日月魅影”“生活在火星”“观象授时”、奉贤区博物馆的“修复日记——一幅油画的重生”等云展览,也提供了不一样的观展体验。

上海鲁迅博物馆线上活动海报

“云朗诵”让上海革命文物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红途”平台和“学习强国”上海平台牵头集合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场馆的17名优秀讲解员,朗诵抗疫长诗《致大上海——献给抗疫中的人们》等,通过革命类场馆优秀讲解员的深情诵读,将温暖传递给每个人。上海鲁迅纪念馆以“和风‘诵’暖”为主题,组织讲解员、志愿者录制名家名篇诵读,展现中国文化的暖意、惬意和诗意。

上海科技馆线上活动海报

“学游M”汇聚各文博单位的讲座、课程和教育活动。其中,上海科技馆推出“云上逛场馆,科学有力量”系列活动,通过“云课堂”“云直播”,传播最新的科学知识。“你不知道的猫头鹰”“太空中的地球”等直播节目深受喜爱,200余个科普资源也同步在网络平台发布展示,满足不同类型的观众需求。

严而有序,复工复产

上海文物系统在狠抓疫情防控的同时,紧紧围绕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上海博物馆馆庆70周年等国家和上海重大项目,咬定年初目标,及时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为后续恢复发展打好基础。

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专用弧形梁加工

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专用弧形梁加工

5月9日晚,两根完成初加工的专用弧形梁,装车运往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临港厂区,进行20米立车机精加工,标志着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正式重启。今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70周年,因疫情影响,馆庆系列纪念活动原定计划需要重新研判和调整。上博领导班子牵头成立专班,在原方案基础上优化调整,为后续恢复开放和业务开展做好谋划。根据新调整的方案,在12月上博70周年馆庆时,将推出“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莲塘乳鸭图展”以及英国国家美术馆引进展等3个特展。同时,计划联合上海民族乐团举办“上博之夜”文物民乐专题演出。此外,还将举办多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上海博物馆典藏丛刊》,推出馆庆系列文创产品。

(上海市文物局)

责任编辑:高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