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若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距今5300至4300年间,可分为早(距今5300-4400年)、中(距今4400-4300年)、晚(距今4300年以后)三期,是新石器时代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遗址内发现有半地穴式房屋、地面石砌建筑遗迹。出土陶器以夹砂、手制陶为主,罐、盆、碗为基本组合,以小平底为典型特征。石器包括打制石器、细石器和磨制石器。遗址中还发现有粟、猪骨和投掷石球,说明当时已拥有农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生产经济方式。
卡若遗址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体现出与川西高原、滇西北横断山脉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青海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如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半山类型之间的联系。遗址揭示了西藏距今5000至4000年前的古人类生产、生活线索,比较完整地勾勒出藏东的生活方式,是研究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特征、划分西藏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区系、探讨青藏高原新石器时代生业模式的重要遗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