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

  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经过了东周、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北周、隋、唐等朝代的修缮与使用,至唐初废弃,沿用长达1600余年,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王朝的都城,西周、西汉、后赵、北齐、北周等朝代的陪都,建都史近600年,是历代定都时间最长的遗址。同时,遗址主要使用的汉魏时期,又处于中华文化大发展、中外文化大交流、民族文化大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都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更是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研究中国文化发展演进、国家的形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作为中国古代早中期都城的典型代表,汉魏洛阳故城建都朝代众多,城市规模和形制布局也是在不断的修建和增扩过程中逐渐完善和变化。正是由于该城在中国古代所处的中心地理位置,以及长期作为都城首选之地的重要影响力,该城形制的每一次变化都融合了多元文化的文明与文化特征,成为某一阶段或时期城市布局、形制的典范,对其后中国古代都城形制乃至东亚各国都城的发展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都城遗址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城市发展史,特别是都城规划设计的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汉魏洛阳城出土的金器、玉器、铜器、陶器、石器、铁器和传世的石刻、碑帖、造像等文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艺术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观念,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阎文儒、许景元、段鹏琦、刘景龙、钱国祥、刘涛、杜玉生、肖淮雁、郭晓涛、莫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