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始建于东汉末年,三国至北朝时期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国都。邺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基本探明了邺北城和邺南城的形制和布局,对城墙、城门、壕沟及主要的宫殿建筑和街道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对磁县北朝墓群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重点发掘了湾漳北朝壁画墓;第二阶段在邺南城以外的南郭区、东郭区和西郭区发现了一系列重要遗存,为探寻外郭城范围和城市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期对磁县北朝墓群部分墓葬进行了发掘,确认了东魏北齐皇陵区的性质和大致范围。邺城遗址包括邺北城、邺南城和外郭城区,已探明的城市元素包括城墙、城门、马面、护城河、道路、宫城墙、宫城门、宫殿建筑基址和沟渠等,城市格局和脉络基本清晰。磁县北朝墓群是与东魏北齐邺城相对应的皇家陵墓群,集中分布于邺城西北的漳河与滏阳河之间。1986年,邺城考古队经全面调查确认共有墓葬123座,部分地表尚保存有高大封土、石碑和石象生,经正式考古发掘的有十余座,北朝墓群分布具有较明确规划,东魏元氏皇宗陵与北齐高氏皇宗陵以天然地势为界,分列于墓群南部和北部。东魏元氏皇族墓葬以孝静帝西陵为中心,南以漳河为界。北齐高氏皇族则按长幼尊卑顺序、自东南向西北排列,北以滏阳河为界。勋贵大臣墓葬多以家族为核心,以家族墓形式散布于两大皇宗陵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