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西北的原金沙、黄忠等村,是中国长江上游青铜时代的古蜀国都邑遗址。遗址堆积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年代约距今4000至2500年,涵盖新石器时代的宝墩文化遗存,商周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和新一村文化遗存。其中,距今3500年至2500年的遗存是金沙遗址的主体堆积,发现了大型房屋建筑基址、大型滨河祭祀场所、居住区、墓地等重要遗迹。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象牙、陶器等文物数万件。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的建城史提早到距今3200年前后。金沙遗址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商业街船棺葬遗址共同建构了长江上游先秦时期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4个阶段,极大地拓展了古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表明其独特而多元的文化面貌是构成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2001年金沙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5年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2006年金沙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获批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07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在金沙原址上建成开放,2012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