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丰镐遗址

陕西西安丰镐遗址为西周时期都城遗址。作为伴随着中国现代考古学一起成长发展的为数不多的重要遗址之一,丰镐遗址于1933年被前北平研究院史学会的徐旭生、苏秉琦等在沣河沿岸开展第一次考古调查时发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市文物管理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先后在丰镐地区进行过系列的考古调査与发掘工作。通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工作,发现包括大型建筑基址与宫殿区,铸铜、制骨、制陶等手工业遗址,以井叔家族墓地为代表的大片墓地,多处青铜器窖藏等在内的一大批西周遗存,为全面掌握丰镐遗址地下遗存分布状况以及探索和研究丰镐遗址聚落布局及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迄今的考古工作确定丰镐遗址为西周都城遗址,初步建立了西周考古学文化分期及年代序列,奠定了西周考古学的基础。以H18为代表的先周文化遗存的发现为探讨和研究先周文化、商周断代提供了重要资料,确定了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划分标准。2011年以来,通过整理历年考古发现资料,利用RTK采集所有遗存的地理信息,初步建立了丰镐遗址考古地理信息系统,为研究西周都城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及考古历史文化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平台。通过全面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勘探,初步了解了丰镐遗址西周遗存的分布情况,确定了丰镐遗址的四至范围和现存面积,为制定丰镐遗址的文物保护及展示利用规划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前北平研究院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市文物管理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徐旭生、石璋如、苏秉琦、王伯洪、石兴邦、张长寿、胡谦盈、梁星彭、卢连成、郑洪春、徐良高、岳连建、付仲杨、丁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