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章丘城子崖遗址

城子崖遗址是著名的龙山文化发现和命名地,龙山文化是继仰韶文化之后中国新石器考古最为重大的发现,有力反驳了当时盛极一时的中国文化“西来说”。遗址自发现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掘:20世纪30年代第一阶段的发掘是由中国考古学家独自发现、独立组织,采用一套科学的记录方法,带有明确学术目的进行的考古发掘,1934年出版《城子崖》报告作为“中国考古报告集第一种”,揭示出一个全新的考古学文化——龙山文化,对认识中国新石器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有重大推动作用。这次发掘不但替中国文化原始问题的探讨找了一个新的端绪,田野考古的工作也因此得了一个可循的轨道。90年代第二阶段的发掘通过谨慎验证,确认了城子崖遗址是由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周代三期城址重叠而成。龙山文化城址具有早期城市的雏形,说明它已经成为一个权力、经济、文化的中心,具备早期方国的特征。岳石文化城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中国城市发展及夷夏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21世纪第三阶段的发掘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了各期城址的范围及结构特征,为分析研究龙山、岳石城址更迭及城址防御模式的演变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材料。城子崖是目前岳石文化唯一能够确定大型城址存在的遗址,为研究岳石文化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及礼制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山东古迹研究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傅斯年、李济、吴金鼎、梁思永、董作宾、郭宝钧、王献唐、张学海、赵辉、孙波、朱超、佟佩华、何德亮、靳桂云、魏成敏、孙淮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