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遗址面积约400万平方米。从1978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临汾市文物局等单位经过43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初步揭示出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都城要素最完备”城址。城址兴建与使用的主体年代距今4300-3900年,面积达280万余平方米。城址内东北部是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宫城和宫殿群所在的核心区。宫城西南近处为下层贵族居住区,宫城南部近处是仓储区。城址南部是陶寺文化早期墓地所在,并单独围出一个小城作为特殊的宗教祭祀区,发现有“观象台”遗迹和中期墓地。城址西南部为手工业作坊区,西北部为普通居住区。陶寺遗址发现了迄今世界最早的观象台遗址。遗址出土了龙盘、文字扁壶、鼍鼓、石磬、玉兽面以及中国最早的“铜器群”等许多文物“重器”。这些重要发现表明陶寺文化时期早期国家已经出现,礼制初步形成,是中国夏、商、周三代辉煌文明的主要源头。因此,陶寺是中华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重要支点。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临汾市文物局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张彦煌、高天麟、高炜、张岱海、李健民、解希恭、梁星彭、严志斌、何努、高江涛、王晓毅、田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