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

夏县西阴村遗址是1926年3月24日清华学校研究院李济和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袁复礼发现的。1926年10月15日至12月初,二人第一次发掘西阴村遗址,这不但是中国学者所独立主持发掘的第一个遗址,而且还在于它体现着中国考古学在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除发现了大量与仰韶村同期的彩陶外,还出土了半个经切割的丝质蚕茧。李济当时就意识到:“这个发现替我们辟了一条关于在中国北部史前研究的新途径。中国有历史就有关于蚕业的记载;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指数,较之安特生所说的陶鼎与陶鬲尤为可靠。”梁思永1930年发表《山西西阴村史前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也是中国学者早期以考古学方法研究古代遗址的经典之作。

1994年10月2日至11月28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建文、范文谦等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工作,发现了西阴文化、西王村Ⅲ期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二里冈文化的遗存,以西阴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为主。

1962年杨建芳提出仰韶文化“西阴村类型”,1994年张忠培进一步升华为“西阴文化”,2006年余西云出版《西阴文化:中国文明的滥觞》,历年来有关对西阴村遗存、“西阴纹彩陶”等研究文章,就更多了。西阴村遗址,不仅是空间层面的文化地理坐标,更是新时代考古工作者的精神灯塔。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李济、袁复礼、范文谦、田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