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仰韶遗址后即刻来到北京房山周口店,开启了北京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大幕;1923年,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来到周口店发掘,在堆积中发现1枚人牙齿化石。自1929年中科院古脊椎所裴文中先生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头盖骨以来,经过中外学者和我国学者百年的努力,周口店遗址已成为包括27处地点的古人类活动遗址群,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遗址除发现古人类化石外,还发现了近10万件“北京人”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数百种哺乳动物化石和丰富的用火遗迹。尤其是周口店遗址发现的用火证据是世界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最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发现的灰烬层最厚处约达6米,这个重要发现把人类用火的历史追溯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成为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目前,周口店遗址已成为人类化石宝库和古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年代学、环境学及岩溶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基地在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她的材料最丰富、最系统和最有科研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东亚地区,直立人和智人的演化与生存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周口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3年,在北京猿人遗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300平方米的“中国猿人陈列馆”,并于同年对外开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