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入围的项目,主动发掘项目占大多数。这充分反映了中国考古学课题性越来越强、多学科合作更加紧密、学术目标愈加明确等主要发展特点,并不断推动中国考古学走向深入。
当前,我国考古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以三星堆为代表的考古发掘举世瞩目。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和稻城皮洛遗址,可谓是2021年度四川考古界“双子星”。登上虎年春晚的青铜大面具、“石破天惊”的阿舍利手斧令世人惊叹,这让“双子星”的入围毫无悬念,也成为最终入选十大的热门。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本是配合基建川藏铁路的考古调查,最终由基建调查转为主动性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这也印证了,当下基建考古不断加强课题意识,精细化和规范化程度日益提高。变“被动”为“主动”,不再是一味地完成任务、配合基建,而是始终将课题贯穿始终,将配合基建发掘视为解决学术课题的机会,不遗余力将研究做深、做透。
遵循边发掘、边保护、边研究、边展示的理念,今年,北白鹅墓地带着最新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美妆与美酒“卷土重来”。除了周代女性化妆盒,青铜壶中盛“果酒”外,遗址内出土的可爱“猫爪金”令网友直呼“太萌了”。
入围名单上的20个遗址名称,对于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广大考古工作者来说却都是再熟悉不过了。考古发现虽有偶然性,但是各项新发现绝非巧合,而是考古工作者几年甚至几十年间辛勤奋斗得来的,在多年坚持不懈努力下所取得的考古收获更是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嘉奖。
入围项目中诸如陕西宝鸡周原遗址、陕西西安江村大墓、黑龙江阿城金上京遗址以及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均为延续数年的考古项目,这些遗址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多年,强调多学科的结合,这既是考古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研究和保护的需要。进一步体现了考古工作的深入程度,是“十大考古”评选的重要原则。
周原遗址的丰硕成果离不开考古人前赴后继的辛劳工作,周原考古历程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田野工作者发掘理念、方法与实践的进步。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也早在1982年就被定为第二批国保单位,近几年来开展的系统发掘,对明中都遗址获得了突破性认识。同样,长期以来金上京城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有限,自2013年来启动的《金上京遗址考古工作计划》不仅是为了配合金上京大遗址的保护工作而开展的一次有计划的课题考古,更为进一步推进对金上京遗址的科学认识和学术研究,为金上京遗址的有效整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