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要闻
视力保护色:
基层文博人| 王晶:青春无尽 来日方长
日期:2021-05-04 作者:赵 昀 字号:[ ]

正值五四青年节,《中国文物报》“基层文博人”专栏来了第一位“90后”女青年,她就是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房山琉璃河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王晶。

“无所谓”与“事业心”

初见王晶,她高挑秀气,说话时中音润耳,金丝边眼镜后狭长笑眼十分亲和,腮边酒窝又平添了些许俏皮。休闲格子西服外套配着同色系收腿长裤,简约利落,很是“白领”,但脚上沾着土的黑色户外短靴却透露了她日常工作的性质,看起来护脚、舒适、抗造,应该是属于她的“春夏单品”。最显眼的是她比其他考古队员普遍的“小麦色”要白皙很多,不禁问:“整天风吹日晒你为什么还这么白?”想到对方是天津姑娘,心里面不自觉就嘀咕了句相声名段“怎么那么白呀,气死头场雪,不让二路霜……”。王晶笑道:“这已经是黑过三度的样子了。”女孩子大多注重护肤,王晶却觉得“无所谓”,她的困扰不是变黑而是脸上起小疹子影响工作情绪,特意跑去医院看,大夫摇头:“你这情况简而言之是晒的!”王晶立马乐了:“那没办法,工作需要,不用开啥药了,打扰了医生!”她挥手再见,跑回来继续开心地挨晒。

2018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硕士毕业后,王晶就来到了琉璃河遗址工作,白天下地、晚上伏案,三年来踏实地做着“每个考古队员应该做的工作。”说到选择考古原因,王晶用天津式幽默反问:“这么快就要回忆了吗?那我就‘倚小卖小’啦。”知道王晶在北大学的是考古,却没想到她是在读大二时主动、特意从艺术学院影视编导专业转到考古的,因此还“降级”多待了一年。王晶从小就喜欢历史,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小时候父母问过她长大后想学什么、做什么?王晶有些犹豫却坦诚地回答:“我想做的你们可能不太愿意,是地质或者考古……”。没想到父母对她的选择并没有过多干涉。“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处女座,还是同一天生日,所以我的名字是三个日的‘晶’,神奇吧!”一说起父母,王晶一脸幸福:“他们和我像朋友一样相处,非常支持我,也给了我做选择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事业心’三个字,这点对我影响挺大的。”

推动力和微薄之力

真正让王晶坚定地成为考古工作者,并选择商周专业方向的契机和推动力之一,是在大三,她和同学们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发掘季”。2014年,王晶参与了陕西宝鸡周原遗址考古发掘,这一周代遗址入选了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那段发掘经历至今让王晶印象深刻。一群初出茅庐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天天“刮地刮面”,十分枯燥地刮了一阵子土,老天断断续续开始下雨,一个月里有将近二十天都是雨天,“一下雨老师就在现场讲课,能聆听大师教诲虽然很棒,但守着遗址墓葬不能去碰同样烦躁,我们都盼着雨过天晴赶紧去实操。”期盼着期盼着,老天爷终于听到了他们的心声,太阳出来了,雨就再也没下过,开启长期暴晒模式,考古队员们上足发条从早到晚开工发掘,周末也不歇。王晶特别认真地解释说:“之所以这样马不停蹄是因为地挖开了,遗迹不能等!”就在大家疲惫劳乏时,北部建筑群边界越扩越大,大过了凤雏一号基址,“我们立时就神清气爽起来!”几乎同时,墓葬组也传来好消息,保存完好的器物被发掘出来运回整理间,带队老师和同学们围着那件青铜提梁卣默默祈祷有所发现……盖子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震惊了,里面“金光闪闪”!并且器盖器身铭文相同而完整,大家欢欣鼓舞以为这是最好的收获了,但这竟然还不是最大惊喜。一天,负责为北部遗迹照相存档的王晶被老师紧急召唤,原来他们发现了块“大石头”,经进一步确认那是周人的社稷建筑遗存。王晶说那一刻,感觉自己为中国考古学作出了那么一点点微薄的贡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

告别学生时代,王晶一头扎进了对于学商周考古的人来说的“圣地之一”琉璃河遗址。这里是比较早期、重要的西周诸侯国遗址之一,培养出了考古界很多位学术泰斗。王晶自然也是踌躇满志地奔赴而来。可没想到,她第一次去西城墙附近调查时“心就凉了一大截”。那次发现西城墙区域有一大半都被取土行为破坏了,范围达到东西30米,南北150米,土方深两三米,遗迹可以说被破坏殆尽,“把遗存当土方取走卖掉,太可惜了!”一想起这件事王晶就痛心疾首,她说,东城墙在20世纪60年代时保存仅有2米多高,后期也遭到严重破坏,西城墙也没了,她别提多失望了。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晶指着面前一人多高的夯土建筑基址说,这个新发现等级比较高,符合西周早期诸侯国的等级地位,“根据断层勘探显示出它结构明晰、内涵丰富。我们还辨识出了至少四次活动面,复原了始建、废弃、重建到修补使用再到最后废弃的过程。我个人是一本满足啊!”王晶在工作中有一点小发现就会很开心,每一处发现都让她切身感受到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的无穷魅力。

除了负责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日常基建考古工作也相当繁忙,一年中有上千个勘探、几百处发掘,但对应的领队人员配置不到20个,王晶和同事们疲于奔命。由于琉璃河遗址的重要性,王晶负责的基建项目比所里的老师们已经少了很多,她心存感恩,暗自更加努力。

“地”道酬勤,实践中补强

在王晶工作的地方边走边看边聊,一位有着好胜心、进取心的青年考古工作者形象愈发明朗。对于自己的缺点王晶也开诚布公,她说有幸因为“琉璃河”三个字获得了很多,可“产出不够”,一方面也许是被处女座的完美主义束缚了手脚,“或者说我的CPU性能比较好,但存储功能较弱,更擅长处理即时性的工作吧。”另一方面,王晶认为考古工作和研究需要慢慢积累“急不得”,正如当年她没有继续深造走出校园,是感觉自己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补强”,让考古从书本里走出来,但她从未放弃对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钻研。“我喜欢的一个词是‘地’道酬勤,付出会有回报!”王晶的这番话让人不由想起27岁的李大钊在《青春》里的那些字句:“……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作为不同时空的同龄人,王晶为考古事业一步一步的努力,体现的不也是“青春无尽,自我无尽”吗?

今年4月初,《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2020-2035年)》正式发布,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下半年还会有什么好消息呢?王晶眨眨眼:“暂时保密。”

(赵昀/摄)

 >>>往期回顾

基层文博人|守护文物好卫士 消防排查好标兵 ——记贵州黎平会议纪念馆副馆长杨祖华


责任编辑:高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