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聚焦两会 关注文博 > 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专访 | 贺云翱委员:加强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等文物的保护

“推动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等文物保护,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物保护的要求,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文化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说。

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典型标识。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强调,要以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使长城、大运河、长征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经过充分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际和文物保护状况,贺云翱认为,要开展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和长江等沿线文物资源的调查、研究,摸清各自家底,并建立数据库。调研对象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博物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重要文献资料等,形成包括各类线性文物本体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数据库。

贺云翱建议,在各省编制的省域有关专项规划的基础上,中央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严格审核和有机整合,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分别编制形成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等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用于指导和监督各地对专项规划的落实。

“充分运用文物资源加强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征精神、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系统研究,突出各自整体的辨识度。同时,利用现有设施和数字资源,建设数字云平台,对相关文物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打造可持续运作的网上空间,并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文物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贺云翱说。

“实施线性文物保护协调推进基础工程,这一点很重要。”具体实施上,贺云翱建议,要充分发挥各省(区、市)地方党委、政府主体作用,聚焦文物保护传承目标,系统推进以长城、长征、大运河、黄河和长江等文物为核心的重点基础工程建设,推动相关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对濒危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等。依托线性遗产空间分布特点,串联沿线文物资源,形成文物保护带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生态博物馆区,促进相关文物保护与文化旅游、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徐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