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边疆考古论坛在京举办。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来自全国各地边疆考古及相关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参加论坛,交流研讨边疆考古遗址最新发掘研究成果和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向论坛发来书面致辞表示,无边疆不中国,日新月异的考古工作成果缤纷不断、耀眼纷呈,显示出边疆考古在中国考古乃至世界考古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他对边疆考古工作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希望边疆考古人善用问题导向,不忘学科建设,在边疆考古的实践中积累、总结、升华学科应用、方法与理论,这是边疆考古学越来越具有光明前景的根基;二是希望未来的边疆考古与内地有更多交流、更多互动,共同促进、繁荣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一同迈入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三是中国边疆考古论坛越来越成规模,影响也越来越大,有鉴于此,希望能够将相关发现和研究予以系统记录,建议出版《中国边疆考古论坛文集》。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经历百年辉煌的庆典之年,100年来,中国边疆地区的考古学也同样成果斐然。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坚表示,考古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边疆考古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持续推动边疆考古研究,以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要拓展国际视野,树立国际眼光,立足边疆地区的区位优势,深入推动丝绸之路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要加快推进边疆地区考古资料的整理和发表,推出综合性、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要整合全国各地以边疆考古为主的研究力量,推动边疆考古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要充分发挥考古学研究透物见人的优势,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边疆考古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论坛共推出45场学术报告,集中展示了边疆考古欣欣向荣、精彩纷呈的学术氛围,涉及的研究内容范围十分广阔,不仅立足边疆,更着眼于欧亚,展现了中国边疆考古的日益发展和边疆考古的丰硕成果。论坛上有多位年轻学者交流了发掘研究收获,中国边疆考古未来可期。(郭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