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物要闻
视力保护色:
记者手记 | 那些没有写出来的文字
日期:2021-01-18 作者:人民日报 杨雪梅 字号:[ ]

人民日报 杨雪梅

每次盘点匆促而逝的一年年时,总会发现,那些没有形成文字却深藏于心的片段,其实才是让自己坦然面对新一年的密码。

2020年,完成了屈指可数的几个采访。严文明先生、耿宝昌先生、王世民先生,都是自己心心念念很久一直想去采访的大家。感谢成人之美的朋友们。然而,采访完成后走在街上,有多开心,就有多失落。他们都是有着无尽宝藏准备向你展示的博物馆,你仅需找到开启每一扇门的钥匙。可是由于你自己的局限性,你只推开了一扇门,取走了显露在最上面的、展示在最外面的宝贝。那些感人的细节那些曲折的故事都还没来得及浮出海面。如果你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有更多的阅历,有更好的观察力,本来可以得到更多的启迪,收获更多的财富。每一次采访都不可重复,每次所能呈现的文字也是少之又少,少之又少的文字却还是那么的不饱满。

收获有多少,遗憾就有多少。这些遗憾就是不断学习的最大动力吧。

2020年,在非常有限的自由时间段,如愿以偿在甘肃青海行走了一周。去甘肃省看了正在进行修复的天祝祁连镇岔山村唐墓出土的文物。惊艳的壁画、脆弱的丝织品、难得一见的甲胄都在修复者的珍爱下一点点重现曾经的神韵。当然还有可以肯定墓主人身份的墓志。墓志是用汉字书写的,但在其志石一侧还有两行未识的文字,大家猜测很可能是利用汉字创造的民族文字。也专门去青海看了韩建华老师的团队正在发掘的都兰热水血渭一号墓。那时,主墓室还没有开始清理,还没有出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印章,但墓葬的结构与规模已经震撼之至。回廊、墓道、墓门都自成体系。金银器、漆木器、皮革、玻璃器、纺织品……出土文物的精美让人喜出望外。旁边不远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热水墓群,察汗乌苏河缓缓流过,那些我喊不出名字的大山沉默威严,空谷自鸣,令人敬畏。上一次来这里还是参加一个打击盗墓的调研,现在,考古正有条不紊推进,吐蕃、吐谷浑那些我们不熟悉的历史徐徐向我们展开。

2019年曾经到青海看乌兰泉沟壁画墓的发掘。那时技工还在辛苦地往外运石头,掩藏在壁龛中的王冠还没有被发现。2020年再见时,整个大墓已经整体搬迁至室内进行复原整理。好朋友见面分外亲切,顺便就相约了2021年的“会晤”。 是啊,2021,有那么多想去看的遗址,有那么多想去的考古田野,多希望可以成行。这些行走虽然可能都无法形成即时的文字,但谁能拒绝考古的召唤?

 

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时采访耿宝昌先生

其实,2020已经让我们习惯了“云端”听会听讲座。“五一期间”的“云考古”很让人怀念。一杯茶在手,闲坐在自己喜欢的一隅,每天准时和三五好友在云端听考古人讲最新的考古发现,边听边讨论边留言,乐趣丛生。还有各种考古公开课、各种云会议,总觉得有一天考古人会成为最能讲故事的段子手。

从来没有一个年份如2020年一样,大家如此热爱分享。各种知识各种信息成倍地从微信微博向你砸过来,网盘的空间第一次如此拥挤。有幸从考古人处分享到一个《夏鼐日记》的PDF版。它和其它的电影、小说一起陪伴我度过了2020的上半年。400万字、跨越50年的文字,那些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记录下的时代,真是穿越时空的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一个对考古知之甚少的小编辑如果都能甘之如饴,相信考古人肯定能读出更多的感动。也许多读些书,依然是一个非考古人想要了解考古人的唯一选择。

相信新冠疫情初期,很多人不得不对自己说,博物馆不是非去不可的。事实上,当博物馆重新开放时,我们只是再次感知到了它的不可或缺。无论是故宫的苏东坡大展,还是首都博物馆的浙江历史文化展,无论是山西博物院的陶寺、石峁双城对话,还是徐州博物馆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展,每一次驻足停留,都有不期而遇的熟悉和狭路相逢的快乐。已经忘记上一次看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是什么时候了。所以,当我不得不陪一位朋友去国博看这个展时,心里多少是有些敷衍的。我只想着赶紧去看最新的红山文化展。但每一件文物都羁绊住了我的脚步。仿佛第一次认真打量这些简单古朴却有浩然之气的史前文物,而且是第一次将这些文物可以和自己认识的考古人、自己去过的考古遗址连接在一起。也是在那一刻,你更明白了考古的意义。历史轴线的延伸、历史信度的增加、历史内涵的丰富、历史场景的活化,在国家博物馆的考古中国展中不是得到了最好的证明吗?那个瞬间有莫名的欢乐漾起。  

这些欢乐也是没有来得及诉诸文字的。

大知闲闲。大言炎炎。或者,那些没有写出来的文字有一天能自动串成行云流水,一新旧颜。

 


责任编辑:高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