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各地文博单位共度“不一样的端午节”
日期:2020-06-30 字号:[ ]

  线上线下互动各具创意,各地文博单位共度“不一样的端午节”。不少地方推出在线聆听等活动,让传统文化借助科技力量浸润人们的心灵。
在北京,端午文化活动以线上活动为主。今年北京市的端午节文化活动体现出“健康风、传统味、时代感、群众性”四个特点。中国园林博物馆围绕中国园林文化赋予园林的声音意境,推出“声景”在线再现,观众不仅可在线欣赏聆听园林中独有的自然与文化之声,还可以欣赏文人用香之礼,追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香的运用。
  为了确保游客安全,北京地区的景区和公园采取分时段实名预约,按照30%承载量精准限流,做好实时动态调控和远端疏导,加大景区主干道、核心景点出入口、狭窄通道等重点部位的客流疏导,确保服务保障到位,游园安全有序。颐和园、北海、陶然亭等公园游船采取减量限乘不满载措施确保游客安全。颐和园、天坛公园、北海公园、中国园林博物馆等还推出13项线上端午活动,将文化内涵与端午文化、传统民俗结合,让市民线上品端午、听讲解,共享安康端午节。

6月25日, 30组家庭在陕西省安康 市藏一角博物馆相聚一堂,开展“射五 毒、点雄黄、做香囊”端午节主题活动。

  6月25日至27日,端午小长假,浙江自然博物院在节日期间正常开放。虽然连日来阴雨绵绵,但阻挡不了观众前来博物馆参观的热情。据统计,假期三天,杭州馆共计接待游客7697人次,安吉馆接待游客10276人次。为增添节日气氛,两馆策划了端午特别活动。杭州馆推出了线上答题、线下赠送香囊的活动,举办了国宝大熊猫主题讲座;安吉馆推出了“粽情端午,香囊纳福”等活动,带领小朋友了解端午节知识。此外“恐龙化石挖掘”“火山大爆发”等广受小朋友喜爱的经典科普活动也在节日期间重新上线。为做好防护工作,浙江自然博物院要求科教老师上课佩戴口罩,采取一桌学生上限为三人,家长不进教室,教室及时清洁消毒等措施,营造一个安全又轻松的课堂氛围。
  济南市博物馆采取“一证一码”、参观限流、安全间距、错峰参观指引等措施,强化防疫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推出“天工开物匠心独运——馆藏木雕珍品展”“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展览”等精品展览,下辖场馆蔡公时纪念馆、济南老舍纪念馆及济南曲山艺海博物馆也正常免费开放。
  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辟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端午节当天,济南市博物馆以馆藏清雕蝙蝠葫芦玉坠为原型,组织青少年设计制作具有博物馆特色的福禄香囊,将馆藏文物背后的深刻内涵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增进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荆楚大地,艾叶飘香。25日端午节,是湖北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之后迎来的首个大型传统民俗节日。从三峡坝上屈原祠,到江城武汉黄鹤楼,湖北正全力祛疫保康,推动社会生产、群众生活等各项秩序加快回归。
  黄鹤楼下,粽叶飘香。黄鹤楼下新开的民俗“市集”,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记者从黄鹤楼景区管理方了解到,为应对疫情对文化旅游市场的冲击,景区筛选出了20多个参展单位,集中展示古碑拓片、文创趣玩、手工彩绘等丰富多彩的文创和民俗活动。

“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佩香囊、挂艾蒿、煮艾水……在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县,大街小巷艾叶飘香,祛疫病、保安康的传统习俗随处可见。今年秭归县将热闹的端午文化节搬上“云端”。线上端午赛诗会、VR端午习俗馆……依托各种新技术,沿袭2000多年的中华传统民俗,正通过数字化找到了新舞台。
  端午节期间,四川省715家A级旅游景区共恢复开放639家,开放率89.37%。假期3天共接待游客387.78万人次。全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共接待群众50.23万人次。四川博物院在节日期间,按照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对外开放严格执行“限量、预约、错峰”措施;同时要求入馆观众需佩戴口罩,主动出示健康码,并保持安全参观距离。
  四川博物院的“战疫——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和“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两大临展吸引了不少观众和游客。“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通过1800余件抗疫实物和180余幅抗疫照片,全景地展示了四川战疫场景,深深打动着每一个走进展厅的观众。不少观众在观看展览后表示,“看了展览,发现中国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真的来之不易!” (根据新华社等稿件综合整理。参与记者:张漫子、蔡馨逸、陆华东、陈爱平、冯国栋、李思远、谭畅)

责任编辑:赵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