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资讯
视力保护色:
中国世界遗产理念与实践线上培训班圆满收官
日期:2020-06-02 字号:[ ]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水平,普及世界遗产知识,引导公众广泛参与遗产保护工作,5月25日至29日,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中国世界遗产理念与实践线上培训班”。此次培训共有5000余名学员报名听课,部分课程同步在央视频、快手、一直播、B站等平台直播,总收看人数超过31.2万人次。
  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大、种类多,为了更好地分享多年来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成果,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经过多次沟通讨论,确定了最终的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此次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世界遗产申报、保护的理论分析和政策解读,还有结合世界遗产地实际管理经验的经典案例分析;培训对象不仅面向世界遗产领域的专家学者、遗产地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同时也面向关注世界遗产的广大公众。
  培训期间,10位国内世界遗产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的发展及挑战、小康目标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共享与共情、世界遗产与考古、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以世界遗产为核心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管理的挑战和实践探索、世界遗产的公众参与等内容在线直播授课,或理论剖析、政策解读,或经验介绍、案例分析,多方面、多角度分享了中国世界遗产理念与实践成果。
  直播首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刘曙光以《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为题,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与世界遗产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世界遗产融合的方向与进程、如何将可持续发展视角融入世界遗产这三个方面,分享了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工作体会。在讲授中,刘曙光强调:“不管申遗也好,保护管理也好,发展旅游也好,我们都不能忘记申遗的初心,要助力于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世界遗产的标准、维护世界遗产的价值、坚定世界遗产的追求。”据统计,该课程直播收看人数超过26.5万人次,取得了培训课程的“开门红”。
  随后,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吕舟讲授了世界遗产的发展及挑战。他介绍,《世界遗产公约》作为一份国际法律文件确定了世界遗产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而《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则是通过对相关条款的不断调整来面对世界遗产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在他看来,挑战也是世界遗产发展的促进力量。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在课程中介绍,无论是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遗迹与大遗址公园、工业遗产,还是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应与今天的美好生活联系起来,而世界文化遗产更应如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赵云从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六个问题出发,结合中国的探索与创新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工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燕海鸣在授课中讲道,世界遗产价值的共享包括知识、经验、情感三个层面,应该站在受众的理解与认知模式角度讲述遗产价值,站在多重时空图谱中理解遗产价值,跳出“遗产”,与生存和生活产生共情。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所所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执委、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介绍了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考古遗址案例,分享考古遗产的解读、展示与传承保护,分析世界遗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山大学教授张朝枝从重新认识遗产与社区的关系、遗产旅游发展与社区关系的演变、遗产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点三个方面,讲述了世界遗产保护利用与社区可持续发展。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从洛阳市的遗产工作实际出发,从示范区建设的背景、资源禀赋和面临的新机遇、示范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方面介绍了以世界遗产为核心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北京电视台导演、主任编辑乔鲁京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审视世界遗产,他借鉴版本目录学,分析了不同含义的世界遗产、更好理解世界遗产的切入点、世界遗产的未来在哪里。
  课程最后一天,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以敦煌莫高窟、故宫为例,讲授了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管理的挑战和实践探索。他介绍,敦煌莫高窟与故宫作为我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带来潜在的威胁。如何平衡保护与旅游的关系,文物工作者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了以游客承载量科学界定为基础的负责任的文化旅游理念,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
  课程自5月19日发布通知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5000余名报名者来自各地文物局、博物馆、考古所、遗产地、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文博相关企业等单位。连续一周无间断授课,课程时长均在2小时以上,学员们每节课程都提前进入“教室”打卡签到。有的单位组织大家利用礼堂、会议室的大屏幕播放视频集体学习,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在认真听课学习的同时,还有热心学员实时整理学习笔记,主动分享学习体会。在每节课程之后,老师们都会根据授课情况安排答疑时间,与学员进行互动。互动环节是学员们最喜欢的环节。“老师回答了我的提问,解决了我多年疑惑,夸我有专业水准。”如果自己提的问题被老师选中回答,学员们都激动得欢呼。
  “老师们讲得都很好,把遗产保护与利用理念、实践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讲得很透彻,且里面有大量案例,非常难得!”“运用大量的信息、法规、实例,透彻分析文化遗产走向,讲出了世界遗产对经济社会发展、普惠民生的积极作用。”学员们通过直播互动或微信群的留言,充分体现出一次高水平的线上培训,不仅是专家学者们展示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大众分享世界遗产知识的一次盛宴。 (郭晓蓉)

责任编辑:赵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