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各地活动
传承优秀文化 乐享美好生活
——全国各地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
日期:2020-06-16 字号:[ ]

  6月13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广西桂林开幕。全国各地也围绕今年“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结合防疫抗疫,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号召大家一起传承文化、守护遗产,赋能添彩全面小康社会建成。

北京:全球2.5亿网民云赏中轴线之美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创新开展了环球云赏北京中轴之美——北京中轴线双百新媒体中英双语全球大直播活动。11时至17时6个小时内,多位文化学者和文物专家担任主播,分别在中轴线沿线的钟鼓楼、万宁桥、景山公园、故宫、天坛、永定门6个代表性点位开展接力直播。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海内外播出覆盖量已超2.5亿人次。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它长7.8公里,是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的杰出城市设计范例之一,北京拥有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0余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中的三分之一以上都围绕在中轴线周围。伴随着直播进行,新华社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平台账号上,世界各地网民积极评论留言:“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得很好,北京给力。”
  当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海淀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贝家花园举办。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文物赋彩全面小康——少年TALK-文化遗产我的故事”,活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配合开展。
  活动当天,学生代表围绕“文化遗产我的生活”“文化遗产我的创作”“疫情下的文化遗产守护者”进行了主题演讲,以学生的视角展现文物对自身生活的意义、传承文物的价值。
  海淀区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交汇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神皋佳丽”“地下宝地”的美誉。通过此次活动,公众可以感受到文化遗产的迷人魅力,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李洋  海文)

河北:集中在线开展系列特色活动

  河北省文物局积极组织全省各市县及省直文博单位,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借助网站、微信平台、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媒介形式,谋划系列特色活动,集中在线上开展。
  在河北新闻网等线上平台播出“一城”“一村”线上直播活动。“一城”是指正定古城。直播中对多年来正定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盘点,讲好河北故事、正定故事,宣传文物保护成果。“一村”是指蔚县小饮马泉村。直播实地探访,了解该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记录村民生活和村容村貌变化,挖掘河北省“文物赋彩全面小康”的生动事迹。
  搭建“云看展”服务平台。河北省文物局组织河北新闻网等网络媒体,选择河北博物院、承德博物馆、定州博物馆、蔚县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等几家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制作专题、开辟栏目,集中展示各博物馆的相关视频及VR展馆,让广大市民通过虚拟互动、三维展示,足不出户欣赏文物魅力,聆听燕赵故事。 (刘洁)

浙江:呈现文物和非遗数字精品

  6月13日上午,浙江省文物局会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绍兴市人民政府开展了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主场城市(绍兴)系列活动。本次主场城市活动以线上方式进行,是一次运用新媒体新手段高质量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有益尝试。活动以“赓续浙江文脉,共建美好生活”为主题,由文物和非遗两大板块组成,为公众提供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遗产数字精品和特色活动。
  文物板块的活动主要包含重要奖项公布展示和“赏·文博故事会”系列栏目。其中,“赏·文博故事会”包括鉴赏趣谈、博览文创、古越之谜、数览瑰宝四个栏目。鉴赏趣谈由浙江省文物鉴定站首席专家为观众讲解文物鉴定的要点,传授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博览文创推介展示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及有关创意活动,让观众品味领略博物馆文创的魅力;古越之谜推出绍兴考古成果数字展,带领观众了解古越历史文化;数览瑰宝系统展示浙江省各地文博单位推送的精彩视频,为公众提供涵盖重要展览、革命故事、文物历史的视觉大餐。 (浙文)

安徽:展示抗疫文物 开展惠民活动

  6月11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省文物局、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含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在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
  安徽主场活动包括非遗项目展示,遗址公园图片展,参观凌家滩文明探源馆、考古工作站、红烧土块遗迹考古发掘现场、墓葬祭祀区和防洪工程等。此外,还有文物修复和考古知识宣传讲座等系列活动。线上活动包括考古及非遗科普、含山县省市级非遗产品直播带货等。
  活动当天,安徽省首次举办的“2018-2019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行了颁奖,同时对“2019年安徽省最美基层文物保护员”进行了表彰。 此次表彰的10名文保员,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全省630多名基层文保员的优秀代表。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抗疫文物展示宣传,开展文物惠民活动,宣传传播文物工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方面的成绩。芜湖、池州和阜阳等市推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图片展”和剪纸展,用图片记录当地抗疫的不平凡历程。安庆市通过5G技术最新摄制的线上展览视频《黄梅戏发展历程》、铜陵市馆藏铜文物精品三维数字展等,亳州市“全民参与保护、资源你我共享”系列活动,专门制作了《图说文物保护法——学习文物小常识》宣传画册……这些活动立足地方资源,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推出——“3600年前的‘家’来了”线上展出,让公众对于肥西三官庙遗址有更深了解。滁州市举办“保护文物,你我有责”活动,有社区联动、专题宣传和“博乐园”宣教活动加手工等多种形式。  (黄会)

河南:展出文物系统助力脱贫攻坚成果

  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与洛阳市人民政府在洛阳共同举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活动现场,围绕黄河文化保护研究利用,举行了黄河文化重大考古项目启动仪式,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凌为黄河文化重大考古项目颁发《考古发掘证照》,并到考古发掘工地调研。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宋丽萍宣读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同意设立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批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洛阳市人民政府合作组建的“早期中国研究中心”揭牌。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黄河文化考古研究等工作。
  围绕遗产日活动主题,洛阳博物馆举办了河南省文物系统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展等,在洛邑故城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展示河南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的成绩。突出疫情防控主题,举办“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专题展”。加大线上传播力度,联系丝路沿线重要博物馆举办“遗产点亮丝路”直播接力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遗产日期间河南各地组织开展特色主题活动200余项, 其中文物抗疫宣传展示活动和小康主题宣传展示活动30余项,文物惠民服务项目60余项,线上特色宣传活动50余项。 (豫文)

湖北:追寻英雄之城的历史足迹

  为组织好湖北省武汉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这一主题,让英雄的武汉人民进一步了解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根与魂,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武汉广播电视台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了系列宣传活动。
  6月13日上午9时,“追寻与发现·感受文物建筑的温度”主题网络直播活动按时推出,在汉口沿江大道“黎黄陂路——江汉关”这段历史建筑林立的百年老街上,通过主持人+专家对话的方式,漫步汉口江滩,带领广大观众开启了一段英雄之城的寻根铸魂之旅。
  在文物保护专家带领下,通过讲述汉口汇丰银行大楼、汉口花旗银行大楼旧址、亚细亚火油公司汉口分公司旧址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背后的故事,带领广大观众感受了百年历史建筑的艺术魅力,传播了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意识。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武汉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7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33处。
  除了主题网络直播活动以外,武汉全市各博物馆、纪念馆还策划推出了“荆楚祝福满江城”——全国文博界文物抗“疫”海报特展、“舰证·战疫情”线上图文展等14项文物展览展示和社会教育活动,通过网络展览、线上讲解、文博云课堂等多种形式,珍藏文物记忆,见证抗疫历程。 (顾云鹏)

四川:保护石窟达成《乐山共识》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活动在乐山大佛博物馆广场举行。
  活动当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力争用3-5年时间,将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集科研、保护、展示于一体的中国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揭牌仪式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乐山)基地授牌仪式也在当天举行。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全面实施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展示提升工程,提升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和展示水平,推进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活动还发布了《中国石窟(南方)保护学术研讨会》重要成果——《乐山共识》。
  活动现场公布了由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和四川省博物馆学会评选的“2019年度十佳遗产守护者”“2019年度十佳遗产志愿者”,四川省旅游学会、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评选的1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活化利用最佳案例”,以及四川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评选的遗产卫士——“5·1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专案组”。
  此外,由四川省文物局、重庆市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雕饰山河——巴蜀地区石窟与摩崖造像艺术展”开展。该展览于6月13日至20日在乐山大佛博物馆举办,从三个角度展现巴蜀地区石窟与摩崖造像艺术的杰出成就。 (川 文)

陕西:见证文物助力脱贫攻坚成果

  6月13日,由陕西省文物局、省自然资源厅、安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陕西省主场活动在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举办。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指出,主场活动选在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是让大家感受陈列在广阔大地上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无穷魅力,见证文物助力脱贫攻坚成果。
  安康市市长赵俊民表示,凤堰古梯田是秦巴儿女长期与贫困作斗争的辉煌战果,是先民们用智慧和汗水写在大地上的英雄史诗。安康将以举办这次活动为契机,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大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利用。
  遗产日期间陕西省主场活动包括陕西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培训和传统文化研学教育观摩活动,观看“三沈故里,人文汉阴”诗音画剧,开展“文物保护我代言”线上短视频征集、“文物保护我先行”线下志愿服务、“沈尹默诞辰137周年”纪念、“文物惠民我先行”宣传、“致敬最美逆行者”展览等系列活动,向文博单位和相关机构赠送《走进博物馆》丛书;举办安康土特产网络直播带货和“陕西文物惠民、助力脱贫图片展”,参观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等。
  据了解,今年除主场活动外陕西各地、省级文博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等共安排活动153项,其中小康主题宣传展示活动30项、文物惠民服务活动50项、文物抗疫宣传展示活动26项、其他47项,安排线上活动65项、线下活动106项。  (庞博)

甘肃:弘扬“莫高精神”展现防疫成效

  6月13日,甘肃省文物局在兰州举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文博主会场活动。
  根据今年“文物赋彩全面小康”的主题, 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和省文物局主办了“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通过“展览+讲座”的形式,宣传“时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群体先进事迹,弘扬“莫高精神”。展览在甘肃省博物馆首展2个月,之后将在金昌、平凉等市州博物馆巡展。甘肃省文旅厅、省卫健委、省文物局主办了“疫去春归——甘肃省新冠肺炎防控特展”,全面展示甘肃省委、省政府构建严密疫情防控体系,带领全省人民全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战取得的决定性成效,展期3个月。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作了题为《莫高窟人与莫高精神》的专题讲座,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国科作了《寻找玉石之路——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新之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线上讲座。
  此外,敦煌研究院举办了“一眼千年云游莫高”网络直播节目,并连线国家文物局主场城市活动暨《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文物潮我看》大型融媒体活动在央视频播出。活动当日,甘肃全省130多家文博单位同步推出了200多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遗产日主题活动。 (范国平)

青海:线上+线下 非遗传承健康生活

  6月13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宁市人民政府主办,青海省文物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承办,多家单位协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非遗购物节”青海主会场活动在西宁开启。今年活动紧扣“非遗传承健康生活 文物赋彩全面小康”的主题,立足青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实际,突出宣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凝聚文物保护共识。主会场进行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彩文艺演出、非遗展演、“传播文物价值展现中华风采”倡议、数字博物馆线上浏览、青海省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览、文物创意产品和非遗产品展示、免费鉴定和文物法律法规知识咨询、绘制彩陶纹饰、布贴画制作体验、发放文物保护利用的相关宣传资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遗产日期间,青海省内各市州分会场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青海省博物馆开展了多场不同主题的“流动博物馆进校园”社教活动;湟中县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开展免费鉴赏、免费讲解等惠民活动;全省多家博物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网上文物精品展览及讲解,“线上+线下”“非遗展示+文创产示”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发挥文物事业引导社会、服务经济、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得以持续提高。  (小茉) 

责任编辑:赵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