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见证抗疫历程
日期:2020-06-10 字号:[ ]

刚经历过的这个冬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文物人精心准备的春节文化大餐被叫停,各文博开放单位一起按下停止键。

疫情下,文物人坚守岗位,确保文物安全;下沉社区,助力防疫抗疫;征集见证物,举办线上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或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展览展示活动,涌现出无数共克时艰、齐心抗疫的生动事迹,体现了文物抗疫的独特作用。

抗疫中的“国宝”守护人

方勤馆长(前)同当日值守在博物馆内的安保人员合影 新华社/摄


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工地现场  国家文物局官微/图

4月8日方勤同博物馆“合影” 方勤/图

这场与病毒抗衡的战争,没有硝烟、没有号角,却有一道道靓丽的身影,他们放弃归家,放弃团圆,放弃休息,甚至可以说将生死置之度外,与自己守护的“国宝”同进退。他们是抗疫路途中最美的“国宝”守护人。

如何在保证留守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做好馆内安保,这对博物馆而言是一项不小的考验。疫情来时,湖北省博物馆完全封闭,“休眠”。馆内75位留守工作人员与外界隔绝,吃住全在馆中。戴口罩、一日三次体温检测,给自己及馆区各处消毒,通风,登记入册,最大限度做好自我防护成为与守护文物安全同等重要的大事。

“尽管我们闭馆了,但是对文物安全的值守是24小时的,这个话我绝对不是夸张说,因为我们监控是必须24小时。虽然本身有报警设施,如果出现异常,会发出报警信号。但我们的目标是百分之百的安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值守。”闭馆两周后,馆长方勤带上两床被子、一个枕头,驶向了省博物馆,成为编号76的值守人员。

4月8日,武汉解封,当第一缕朝阳升起时,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洗澡的方勤同自己坚守了几十天的博物馆拍下一张合影。

五一假期前,方勤的博物馆生活已满100天,武汉的生活正在恢复,他也可以回家了。大门外,喧闹声正渐渐回归。

“一天不去看心里就没底”,这是荆州区郢城镇太晖村护墓员付建平的抗疫心声。疫情初期,因封路禁止人员外出和通行,护墓巡查工作无法进行,付建平心里着急,后经多方沟通,所有护墓人员全部上报身份信息,佩戴工作袖标和口罩才能外出进行古墓葬安全巡查。曾有人劝说“现在疫情这么严重,待在家里安全,你也别往外跑了,现在没人来盗墓”,但付建平说“这个地方很危险,一天不去看心里就没底,还是要去看一下才安心”。

与此同时,考古人也“不甘示弱”、迎难而上,在2月下旬各考古单位开始着手实施基建考古项目的半个月前,一支主动发掘的队伍已经进场作业,这就是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队。复工前,负责人妥善考虑了人员排查、物资准备、疫情防控措施、异常情况处置等一系列情况。水下考古需要赶春季两三个月枯水期的“档期”,发掘必须在4月底前结束。

展览中止,场馆关闭,不意味着博物馆就与社会、与观众隔绝。中国文物报社通过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于1 月28日发布 《关于向“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提供网上展览内容资源的倡议书》,截至3月3日,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已推送六批网上博物馆展览。与此同时,各大博物馆也纷纷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在线发布展览资源、藏品信息、研究成果等。如,国家博物馆微博推出话题“国博邀您云看展”,连续向微博粉丝提供线上展览及解读。南京博物院推送微信《闭馆的南京博物院,却有一处为你24小时开放!》。“中国文博”推出“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传递祝福接力活动,全国各大场馆同心协力,助力抗疫。

文博人下沉基层抗疫

王晓东生前最后照片,背景是一面鲜艳的党旗 钱玉亮、乔国荣/图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党支部夜间值守 程敏/图

在抗疫阻击战中,社区成为一座座坚强防疫堡垒,博物馆人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他们走出博物馆,走向这些堡垒,上门摸排返乡人员情况、宣传新冠病毒防护知识、对住户进行地毯式排查、发放宣传单……

安徽省天长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王晓东就是其中一个,他将整个身心扑在了疫情防控工作上,以身殉职。

2月28日晨,天阴,有风,微冷。安徽省天长市石梁西路一处疫情防控登记点,王晓东如往常般换上值班服,签到拍照打卡,开始一天自己的执勤。7点27分,他将仅剩的一根火腿肠分出一半,放入同事赵树新的泡面里,作为两人的早餐。半小时后,他突感肩背剧痛被送医抢救。12点45分,他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51岁。据同事赵树新描述,其实王晓东早就感觉身体不适,但考虑到现场离不开人,他选择了坚持。他是全国文博人的优秀代表。

处在疫区的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下沉帮扶人员被分配到门栋中有确诊病人的某老社区执勤。2月15日,武汉气温“断崖式”下跌,气温零摄氏度左右,漫天大雪。就在当天,该馆接到新的工作任务——从2月16日24时始,增加晚24时至早8时的夜间值班。值守条件异常艰苦,门洞口只有一张桌子,没有帐篷,更无任何取暖设施,通宵要在露天值守,该馆组成八名同志的值守专班,坚守在风雪中。他们互相鼓励,笑称自己是“八勇士”。

与此同时,远在北京的文博工作者迎来了北京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正月初一一早,孔庙及国子监博物馆人员就开始配合居委会和楼门长入户调查住户、租户及进出京情况;顶着寒风大雪,在小区门口值班,做好进京人员、租户常住户、探亲访友等情况登记。2月7日,馆里接到驻地安定门街道办事处通知,需协助清理国子监街面积雪。当时馆内人少,馆领导克服困难,带领在馆人员对国子监街道国子监大门口至孔庙门口路面及馆内主要通道进行清理,保障人员正常通行。虽不能奔赴抗疫一线,但把小区的情况摸清,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各尽其责,同样是为抗疫贡献力量。

宁夏石嘴山博物馆工作人员康倩,春节期间,丢下家中需要照料的两个孩子,主动申请助力社区开展防疫工作,甚至无暇为小女儿过生日。“您的要求我们竭尽所能”,吐鲁番市文物局下沉人员为所在社区提供了一站式“居民保姆”服务,平时与文物打交道的他们,多了数重身份:菜店挑菜“高手”、砍价“高手”,上门送药员。苏州博物馆3名“95后”新入职青年主动报名,自愿参与社区防控工作,刚刚走出校园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为抗疫出一份力。

如他们一般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的文博单位或个人在全国还有很多。

防疫抗疫见证物征集

无名老党员的捐款留言 吴艳丽/图


无论国际或国内,重大历史事件都应进入博物馆收藏视域,成为收藏、研究以警醒后人的对象。我们需要铭记,铭记那些孤勇,铭记那些牺牲,铭记所有的大爱。感恩替我们负重前行的所有人。为铭记历史,以鉴后人,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已征集疫情相关资料,相关展览及博物馆陆续出现。

2月28日,许昌市博物馆发出《关于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实物的公告》。许多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及个人电话咨询、实物捐赠。3月5日,副馆长葛臻明带领保管部同志,前往坡胡镇镇政府,拉开了主动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物资料的大幕。

拐河杨村一位不留名的老党员,悄悄把写着“武汉加油”的红包放在村委会,里面装有1000元现金和一封致敬武汉的留言信。留言是这样的:“我是一名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在这次国家这么大的灾难面前,我没有上战场,心里总是亏欠党对我的培养教育。在我们村最困难时,每亩地只收13斤麦子,一亩仅收60斤玉米棒子……落后村庄一直背了几年。但我知道作为一名党员,要克服重重困难改变落后穷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穷村才慢慢有今天……在国家这么大病情面前,我是一名党员,却没有给党做什么奉献,我很惭愧,从内心发出对党的一点小小小奉献:1千元献给党组织。祝武汉人民扛住疾病早日平安!”这是一个老党员最朴素却最真诚的心意。

3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征集和保存工作的通知》,各地博物馆疫情相关见证物的征集保存大幕有序拉开。

5月17日上午,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将武汉市民王先生家一条历经风雨的“网红窗帘”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特展物件永久收藏。2个多月前,一位武汉网友发了条短视频,“邻居家的窗帘在风中乱舞”,此后,这位网友不断拍摄视频记录这幅窗帘并配上各种音乐。2月到3月,3月到4月,这条窗帘被拍成了“连续剧”。4月8日,武汉解封,窗帘依然没人收,这可急坏了一众“观剧”网友。4月12日得知自家窗帘登上热搜的王先生专程回家关窗,收起了窗帘。这条“网红窗帘”见证了武汉抗疫历程,也见证着一个武汉市民的疫情所历。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南京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新华社、江苏省人民医院向南京博物院捐赠了一批反映聚力助援抗疫的物证资料,新华社江苏分社向南京博物院捐赠了照相机、AI智能录音笔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

防疫抗疫展相继举办

爱满“围城”——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漫画展 辛亥革命博物馆官微/图

正如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所言,“在人类的进程中,洪水、战争、瘟疫,这些灾难从来没有避免过,伴随着人类文明辉煌的发展,也是如此。实际上文物不言,它是不能说话的,但是它一直默默地在这里,让我们看到它就想起来我们曾经走过的历程。这个历程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是这样的。”

2月14日,辛亥革命博物馆与武汉市漫画研究会、武汉鹤鸣文化公司合作,在馆内微信公众号推出“爱满‘围城’——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漫画展”。展览分“疫情来袭”“众志成城”和“幸福明天”三个部分,展出近20幅资深专业画家创作的幅漫画作品,希望通过这些笑中含泪、泪里带笑的漫画作品,充分展现武汉人民面对疫情的坚韧和乐观及在全国人民支持下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藉此向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闭馆不闭展、温情不打烊、文物系荆楚、祝福颂祖国……3月21日在国家文物局红楼橱窗展出的“众志成城 文物战疫——全国文物系统抗击疫情在行动”展览,记录了文能保文物,武能战疫情,线上送展览,线下做志愿,上下一心,携手抗“疫”,为战胜疫情贡献着自己力量的文物系统工作人员事迹。

同样,济南市博物馆举办了青少年抗疫手抄报作品展,孩子们稚嫩的笔触满含着对抗疫勇士的敬爱、对战役必胜的信心。辽宁省博物馆的“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接力海报展于4月15日上午开展,展品包括先后参与的140余家国内外文博机构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推出的400余幅精美文物海报。

文物不言,大爱无声,岁月有痕。未来会有更多疫情与抗击疫情相关见证物陆续入藏博物馆,会有更多展览被推出,会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一起见证这段特殊岁月。

“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接力海报展 辽宁省博物馆/图

(文字由何文娟整理)

责任编辑:高游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