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榆林市横山区委、区政府组织多部门举办“守护长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启动仪式,宣布“关于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的决定”“守护长城文化遗产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的决定”和“长城保护倡议书”,并为横山区“文物和文化遗产公益巡回检察室”揭牌,这是陕西首个专设的文物“公益巡回检察室”。
榆林要求纪委监委部门要牵头开展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项整治活动,从源头上防范历史文化保护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检察机关要忠实履行公益诉讼职能,服务好长城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物保护部门要树立正确的长城保护理念,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沿线乡镇政府要进一步扩大长城保护员队伍,加大长城保护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投身到保护长城活动中来,使长城保护成为民众的自觉行动。
据了解,横山区有战国秦长城、秦直道、明长城、古庙宇等文物古迹1298处,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市前列,属全省18个文物大县之一。境内有战国秦长城61.36公里、明长城77.275公里,历史文化内涵积淀深厚,凝聚着坚韧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开展公益诉讼专项活动为长城保护提供新契机,横山区联合纪委监督、检察公益诉讼、文化执法和社会群众多方力量,旨在凝聚保护长城合力,达成保护长城共识,齐心协力守住文化根脉和民族之魂。
同时,榆林神木市人民检察院积极推进长城保护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成立两个勘查组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长城协会人员,对境内长城遗址进行实地摸排、踏勘调查和收集资料,摸清境内存有战国秦长城、隋长城、明长城遗址共550处、长约302公里,9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实地踏勘高家堡镇蔡小沟村长城墩台时发现有人为破坏痕迹,周边未设置界碑和控制地段等保护设施。
神木市检察院召集文物部门、高家堡镇政府工作人员现场办公,指出疏于宣传管理、保护监管措施滞后致使长城遭到人为破坏等问题,依法发出诉前检察建议书,要求对长城墩台设置保护标识界碑、按程序申报修缮、制定具体保护措施,对周边村民进行长城保护宣传教育,对境内所有长城遗址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制定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确保长城得到常态化保护。 (庞博)